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 正文

党建引领 富民强村 ——福建省蓉中村以“四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摘要:福建省蓉中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理念,突出“党委领头开路引领发展、党员认领项目带头发展、各方联建联促借力发展、群众主动参与持续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村之路。蓉中村“四个发展”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根本,注重选准带头人、配强班子,突出因地制宜、吸纳群众参与,强化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有效突破村集体经济“办不好、做不大、走不远”的瓶颈,实现了“村民富、集体强”的目标。

关键词: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富民强村

一、背景情况

福建省蓉中村位于全国著名侨乡南安市梅山镇南部,全村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亩,现有人口3400余人。蓉中村不靠山,不靠海,资源少,曾经是一个耕种无土地、就业无岗位、生计无着落、创业无出路的“四无”小村庄。近年来,蓉中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四个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消薄倍增”,其中“1+11”精准扶贫培训、“山海合作”结对帮扶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宣传推广。目前,全村拥有20多家企业,年产值17亿元以上,带动60%以上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蓉中村连续四届获评“全国文明村”,2022年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023年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 ,蓉中村的发展目标正从原来的“富口袋富脑袋”朝着“天人合一 幸福蓉中”奋力前行。

二、主要做法

(一)党委领头开路——引领发展

蓉中村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工作的首位,村党委领头开路,发挥“头雁效应”,把群众公认程度高,致富本领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级班子,采取党委委员“传帮带”跟踪培养、安排项目实践锻炼等办法培养后备力量,让党组织的“领头羊”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老手,更有年轻血液的注入,充分丰富基层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党委班子更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同时注重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培养,与福建电大梅山实验学院合办农村实用人才进修班,选送村干部、后备力量和企业经营、农业生产骨干人才等130多人参加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生产技能专业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能力。蓉中村创新“1+11”精准扶贫培训模式,“1”就是让参训学员在蓉中培训基地集中学习一个月,解放思想,提高创业技能;“11”就是用11个月的时间对学员回村创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帮扶和指导,确保参训学员一年时间内能够让创业计划落地,两年创业发展,三年创业成功,该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

面对烦琐复杂的村务基层工作,蓉中村突出党建引领,制定村务工作小组机制、乡村产业振兴投资激励机制、村民小组内无矛盾纠纷激励机制、扶贫保障机制等特色工作机制,引导村民共商共建共享。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并让村企共建的成果让利于民,村党委采取“四个一”即确定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挂钩、建立一个市场信息库、提供一套好的厂房、开通一条绿色通道的服务措施,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服务,深化“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的党建机制。

(二)党员认领项目——带头发展

蓉中村党委历来重视挖掘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特别是党员带头人,推动让资源变成资产、让项目资金跟着党员带头人走,党员带头人跟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走,探索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村党委充分利用村级现有集体资产,带头对土生土长、具有四十多年作坊式生产特色的蓉中石油化工厂进行改制,在“市场+创新”的品牌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年年爬坡的辉煌,从原来“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石油化工厂,一跃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国最具规模的润滑油村办民营企业—莱克石化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莱克”牌系列润滑油产品获得“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截至目前,蓉中村发动党员带头创业,先后创办蓉中电气、莱克石化、仁发幼童等20多家企业,涉及石油化工、电气设备、五金汽配、儿童用品等不同行业,年产值17亿元以上,带动60%以上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各方联建联促——借力发展

蓉中村党委立足本村实际,创新“村企联建、合作经营”思路,与福建炼化集团公司、福建省电力集团公司、南安市农商银行、国家开放大学梅山实验学院等29家单位共建,巧借外力解决了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产品销路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做到资源共享,技术、市场、信息互通,经济发展互帮,创先争优互学。蓉中村在自身发展强的同时,注重“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与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武山县北顺村、渭源县元古堆村和福建省寿宁县下党村等共建结对,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蓉中村不仅注重让村民们口袋富起来,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让村民们脑袋也“富”起来,实现由外至内、内外兼修的“美丽”蝶变。蓉中村投入1500多万元打造“一屋、两馆、三中心、四广场、十走廊”和绵延一公里的蓉中文化圈,让群众学习有阵地,娱乐有舞台,休闲有去处;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注重强化机制保障、拓宽活动阵地、创新文明载体、强化示范引领,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一点一滴中不断提升,打造村民共建共享的“大家”,乡风文明呈现新面貌。2023年以来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公益课堂、交通安全宣传、趣味活动、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100多场,服务群众达8000余人次。

群众主动参与——持续发展

蓉中村注重发动群众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在落实“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基础上,蓉中村设置实物管理员、报账员、纪检委员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凡涉及村里重要事项均在村综合文化信息平台网上公开,打造了指尖上的“阳光”政务,并且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党员和群众代表作为村廉政建设监督员,建立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台账,记录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蓉中村党委还积极推广运用“四议两公开”“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六要”群众工作法,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十星级文明户等10多项规章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开展。近年来,共实行“六要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21次,解决群众关心的大事31件。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县乡统筹,破解村集体“自身造血不足”问题

以县为单位,制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蓉中村虽然曾经是个“四无”小村庄,但其位于集镇中心周围、交通也相对便利,依靠自身发展集体经济较容易成功。该村在“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过程中,发现对于一些地区偏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空壳村”“薄弱村”,存在缺人才、缺资金、缺发展条件等问题,依靠自身条件发展困难重重。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局域限制,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推动县乡统筹、上下联动,全域统筹人、财、物等发展要素,推动长效发展。

(二)创新多种发展模式,破解“如何持续发展”问题

蓉中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始终做好“借力发展”,充分利用上级扶持项目、企业、结对互促等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以蓉中村所在的南安市为例,该市坚持市场化运作,借力助力,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种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如探索村集体购买优质国企股权,将全市197个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全部纳入购买对象,实现持续稳定收入。

(三)强化激励有为,破解村干部“动力不足”问题

村干部是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这要求我们必须探索积极有效的村干部激励机制,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如南安市探索村干部积分制管理,将发展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纳入积分考评,积分情况与待遇直接挂钩,实行差异化奖惩,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四)发动群众参与,破解村民“主人翁缺位”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建立健全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凡是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集体土地征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重大事项,均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另一方面,坚持集体收入集体受益,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蓉中村二十多年来,坚持每月向“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赠送大米、食用油,为困难户提供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多方面关照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