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 正文

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江苏省泗阳县以“五个一”机制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摘要:江苏省泗阳县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五大振兴”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五个一”举措为抓手,聚焦政治领航、队伍建设、兴村富民、治理增效和机制保障五方面重点任务,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泗阳县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关键词:党建引领;示范区建设;“五个一”机制

一、背景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照“五大振兴”目标,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泗阳县,当前还存在村集体经济不强、少数村级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不够、部分村(社区)干部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近年来,泗阳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政治领航、队伍建设、兴村富民、治理增效和机制保障等重点任务,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振兴优势,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连续3年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居第一等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获评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优秀案例。

二、主要做法

“一号工程”强统领

基层党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泗阳县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作为“一号工程”,聚焦聚力、重点重抓,不断提升政治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发展推动力。首先是建强组织体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部署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13个乡镇(街道)作为核心成员、10余家职能部门作为主要成员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泗阳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意见》,明确职能职责,推进齐抓共管。其次是实施书记项目。坚持推动各级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充分发挥“书记项目”抓人促事、聚力赋能的优势,按照“切口小、有难度、示范性强”原则,每年选择一批基层党建痛点难点问题,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近3年累计实施县乡两级乡村振兴“书记项目”42个。最后是规范考评体系。抢抓党支部“标准+示范”获批省级试点机遇,大力实施党支部“六化”达标创优工程,分11个领域制定“堡垒”指数评价体系,明确402项具体指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达标全面过硬。

“一支队伍”激活力

当前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迫切需要一支过硬的带头人队伍。泗阳县坚持把选优育强“群雁”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突出专职专业,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引领振兴的能力水平。首先是推动“头雁领航”。严格落实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探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改革,建立专职五级20档待遇体系,实现村书记进入有专项制度、履职有专业能力、待遇有专属保障。近年来,先后有10名优秀村书记进入事业编制和乡镇领导班子。其次是推动“群雁齐飞”。一方面做好“增量”引进,深入实施“返乡兴村”千人计划,每个涉农村(社区)动态保持新村干2人以上;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定制村干”,先后选聘54名适岗应届高中毕业生纳入培养范围;同时从县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73名精干力量到乡村振兴一线任“第一书记”。另一方面做好“存量”提升,实行“双百计划”,依托宿迁学院、开放大学等高职院校,积极推进村(社区)干部在职学历教育,确保2025年实现大专及以上学历全覆盖。最后是推动“雁阵高飞”。建立健全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抓管带”机制,完善“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基层治理体制,广泛开展亮党员身份、亮服务承诺,认领微行动、认领微心愿,群众评效、支部评先的“双亮双领双评”活动。

“一大擂台”赛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之策。泗阳县坚持以赛促干,创设“头雁竞飞 村村竞赛”支书振兴擂台,推动村书记赛起来、干起来、强起来。首先是两级联动搭擂台。县乡联动搭建支书擂台,推行单月乡镇赛、双月县级赛、季度观摩评机制,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对决、观摩评比,评选一批“季度之星”“强村项目”。其次是三条赛道比真功。坚持科学分类竞赛,根据村(社区)发展水平、体量规模、产业特点等因素,设置集体经济100万元以上、60万—100万元、60万元以下等三条赛道,让质态、体量相近的村竞赛借鉴、比学赶超。最后是四个维度过实招。紧盯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围绕党建、发展、服务、治理等四个维度,设置竞赛内容,鼓励激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推动乡村振兴上谋思路、建机制、创载体、抓项目。2022年以来,推动村书记领办、引办项目2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4500余万元。

“一批载体”促善治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根基。泗阳县创新基层治理载体,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和谐善治。首先是做优乡村治理载体。创新“社区说事日”“居民积分制”、邻里“红乐家”“四会一约”“广场评议会”等治理模式,构建“小村红网格”,设立“小村监事会”,制定村干部18项“微权力”标准配置和“负面言行清单40条”,切实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其次是做深联系服务载体。深入推行有情必知、有疑必解、有事必帮“三有三必”群众工作法,开展“小村说事日”活动,推动镇村两级干部常态落实“到、进、访”要求,用好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三提三知”工作法,摸排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2022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小村说事日”3600余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200余个。最后是做特风尚引领载体。用好用实人情新风“宿9条以及泗阳乡风文明十提倡十反对》,全面开展“减人情负担 扬文明新风”主题活动,创新推行每个村(社区)建立一个红白理事会、修订一部村规民约、建设一座新风礼堂等“七个一”举措,引导干部群众深度参与。

“一套机制”抓推进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健全机制,统筹推进。首先是量化评价考核机制。制定《泗阳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标准》,突出建强村干部队伍、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党支部“六化”达标创优工程等方面,形成可量化考核的节点指标19个。按季度推行乡村振兴考核,对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进行观摩评比打分,每次考核结果作为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次是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强化资金支持,整合各类可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财政资金,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精准支持村集体发展增收项目。最后是完善督促推进机制。加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跟踪监测,针对月度、季度通报指标,及时下发提醒函、预警函、督办函,每月定期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总结交流典型做法和工作经验,选树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镇村典型示范,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效。截至2023年,已创成乡村振兴示范镇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特色产业基地30个。

三、经验启示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建强堡垒是核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指挥所”,党员干部是“先锋队”,既要将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传达给村民,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计划和战略,又要成为具体的行动者和实践者,分别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投身乡村振兴。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村级党组织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组织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抓强“头雁”是关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重点在干,在实干、苦干、巧干。只有各级党组织书记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带头抓、靠前抓、亲自抓,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才能形成上下齐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做强产业是根本

班子再好,产业没发展好,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切实围绕乡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资源优势找定位,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思路,积极探索摸清家底“变废为宝”、依托能人“借梯登高”、发展产业“生血造血”等发展模式,切实让乡村富起来、强起来,才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