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 正文

以专业化管理育强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 ——江苏省句容市村书记专业化管理的“句容经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摘要:江苏省句容市坚持抓关键群体带乡村全局,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大力推行村书记专业化管理。确立“岗位单列+专岗专责”,严格村书记岗位管理;完善双轨激励机制,建立梯次晋升体系;建立村书记立体式培育体系,研发差异化模块化课程;建立差异化考评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健全保障制度和培养机制,提升村书记岗位吸引力。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句容经验”

一、背景情况

句容地处苏南,紧邻南京,境内“五山一水四分田”,是江苏13个文明古县之一。市域面积13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08万,下辖8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风景区管委会,共181个村(社区),有农村党组织1271个、党员23338人。

2019年以来,句容市在省市组织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村书记专业化管理创新,努力建设全面过硬的“领头雁”队伍,以“头雁领航”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村书记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调度会和座谈会先后在句容召开,经验措施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二、主要做法

“岗位单列+专岗专责”,让角色定位明晰起来

深化落实村书记县乡共管要求,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创新岗位单列、专岗专责管理模式,打开村书记角色定位的突破口。一是明确岗位定位。按照“人随岗走、人走岗留”原则,将全市162名村书记全部纳入专业村书记管理序列,明确乡镇中层正职岗位性质,进一步提升村书记身份认同感。二是明晰岗位职责。强化专责设置,围绕党的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重点任务等方面,制定专业村书记7大类43条“岗位职责清单”,推行岗位目标承诺制,以定责亮责促履责尽责。三是严格岗位管理。建立健全专业村书记准入制度,突出政治素质、组织能力、发展本领、作风纪律等方面,完善“十选十不选”清单,规范集中调整“八步工作法”。同时,建立专业村书记“线上+线下”档案库,推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全职在岗、去向公示等制度,做到管在日常、严在经常。

(二)“梯级晋升+选拔进编”,让发展通道畅通起来

借鉴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做法,建立村书记“升级”与“升职”双轨激励机制,在加强村书记外部流动的基础上,为村书记开辟内部晋升空间,构建常态发展通道。一方面,建立“五级”梯次晋升体系。综合考虑村书记任职年限、素能评价、年度考核、荣誉表彰,设定五级职级岗位晋升序列,把村书记岗位从“单一岗”拓展为“五级岗”,实行梯级化精细化管理。坚持用人标准、体现实绩导向,根据岗位贡献、群众评价,突出村书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重要任务中的表现,每年对职级进行动态调整,让干得好的村书记不断有进步。另一方面,持续加大选聘进编力度。采取定向选聘、定期选拔方式,面向全市三级以上专业村书记每年公开选聘2-3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每镇每届提拔1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打通向上流动渠道,强化与外部的有序衔接。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名专业村书记提拔进编。

(三)“分级轮训+专题点训”,让能力素质提升起来

坚持因材施教、全面覆盖,建立村书记立体式精准培育体系,推动村书记能力升级、工作转型。一是强化集中培训。依托市委党校成立专业村书记培训学院,将村书记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统筹建立1个培训学院+1个乡村振兴名师库+N个实训基地”的资源供给集合,市镇联动每年对村书记集中轮训一遍。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8090”计划,持续推进在职学历教育,整体优化提升村书记队伍能力素质。二是强化分类培训。针对不同职级村书记培训需求差异,精细化开展任前培训、专题点训、先锋调训等“五式培训”,探索模块化课程开发模式,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研发专题课程和本土教材,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引入“70%实践体验+20%导师帮带+10%课堂学习”的“721”培训模式,选派村书记挂职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一线,在实战实训中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注重发挥优秀村书记典型示范和传帮带作用,通过建立导师帮带、走村观摩等制度,定期举办“村书记论坛”,让“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做给书记看”,引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

(四)“差异薪酬+动态管理”,让激励导向鲜明起来

综合运用差异化的激励手段和一体化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村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推行“差异化”薪酬。构建“基本报酬+考核报酬+增收奖励”薪酬体系,将职级运用于基本报酬,按照五级分类、逐级提升的思路,一至五级分别按照1.0-1.4的系数确定月度报酬,其中四级、五级村书记分别达到乡镇领导班子副职和正职的报酬水平。同时,根据年度考核情况、村级发展情况分别发放考核报酬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奖励。二是建立“大统考”机制。坚持“以考什么引领干什么”,从市级层面统一专业村书记考核评价办法,采取市委组织部牵头、镇党委日常考核、市级部门印证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准考实村书记工作实绩、个人能力、群众口碑。研发专业村书记考评系统,以信息化技术画出村书记现实表现“高清图”,开具考核结果“处方单”,制定培养方向“规划图”。三是落实“红黑榜”管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村书记实行全市“大排名”,点亮考核结果“红黑榜”。“红榜”书记以全年月度报酬1.0的系数拿满考核报酬,优先进编提拔、先锋调训、休假疗养;落实“黑榜”书记诫勉谈话、末位淘汰等制度,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五)“制度保障+人才引育”,让一池春水生动起来

通过健全村书记基本保障制度和后备培养机制,努力让村书记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人人向往的事业。一方面,聚焦“退后有所养”,建立制度化保障体系。采取“一提二扩三补充”的方式,即将社保缴费基数提高为个人实际报酬收入、社保扩面扩类全额缴纳“五险一金”、购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力争使村书记退职后养老金不低于相同工龄的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水平。同时,积极开展“新时代领航发展好书记”评选,获评后可享受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退休待遇,切实解决村书记“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聚焦“后续有力量”,健全人才引育机制。采取内部挖潜选拔一批、放宽视野外请一批、资源下沉选派一批、着眼长远储备一批的“四个一批”方式,加大村书记后备力量培养。积极推进村级人才储备培育规范化、体系化,实施句容籍优秀村级人才“返乡兴村”计划,规范“公开招考、定制村干、兴村特岗”三项培养机制,始终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相结合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书记县乡共管”等制度文件为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新形势新任务为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紧扣中心大局要求,努力培养一支跟得上时代前进步伐、跟得上事业发展需要的带头人队伍,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培养一支组织放心、基层欢迎、人民满意的带头人队伍。

(二)坚持“系统谋划”与“创新突破”相结合

村书记专职化管理具有整体性,必须注重总体谋划、政策创新,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村书记队伍“进”与“出”“管”与“育”问题,通过环节衔接、措施联动的制度体系,全面发挥政策的牵引作用和整体效应。在工作方法上,要聚焦村书记管理环节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谋实招、求突破,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技术,在规范管理、能力提升、考核激励等重要节点上积极探索,以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突破带动村书记队伍管理整体跃升。

(三)坚持“从严管理”和“关爱激励”相结合

一方面,要坚持从严主基调,正确把握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重要要求,把严的要求贯穿村书记队伍建设全过程,严格准入机制、严格岗位管理、严格作风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另一方面,要坚持爱的主色调,真心理解、真正支持、真情关爱村书记,丰富“有强度”的激励手段和“有力度”的包容措施,旗帜鲜明激励担当、褒奖有为,让每一位村书记都能有奔头、有干劲,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