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9团2连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探索“基层党组织+合作社+职工+产业发展”模式,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严格“两委”人才选拔机制;发展连队集体经济,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坚持能人管理,保障管理制度民主化,保证出品质量合格化;积极发展融合式循环经济,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关键词: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四轮驱动”
一、背景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9团2连总人口146户463人,由汉族、土家族、哈萨克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等8个民族组成。连队耕地面积6767.03亩,主要种植棉花,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近些年,一部分职工子女陆续回到连队承包土地,使原本紧张的土地更加捉襟见肘。长期以来,如何让职工群众增收成了连队党员干部最为揪心的头等大事。
89团2连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同频共振”,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探索“基层党组织+合作社+职工+产业发展”新模式,于2014年9月成立了以生猪养殖、储藏和销售为一体的双河市五元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民主管理、联农带农、利益联合、促进增收”四轮驱动理念,扛住市场低迷、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形成“现代化规模种养业+二三产融合发展+劳务工资+土地流转经营+入社投资”的“五元”模式,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突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基层阵地建设,提升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
89团2连党支部自加压力,坚定扛起政治责任,自觉打造“最强党支部”。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以来,2连党支部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在连队党员中推选能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建立“两委”后备人才选拔机制,推进连队“两委”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018年,2连建成了870平方米的标准化党群活动阵地,此后,二连党支部把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建立并完善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同时,立足“小支部、大服务”的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新时代连队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狠抓“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培育壮大新型经济,引领多元发展和增收致富
党支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培育连队集体经济主体,使党组织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农民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共同成立的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连党支部适应新常态,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成立五元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连队集体经济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支部支持解顾虑。在五元养殖合作社成立之初,职工群众担心亏损,不愿意投钱入股。2连党支部为合作社建制度、立规定、定措施、做宣传。由党支部书记带头,5名党员自愿入股25万元。39名职工群众看到有党员带头,打消了疑虑,纷纷参加入股,共计入股资金960万元。在合作社经营中,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危急关头想方法、找出路,扛住了一次次的市场冲击,引领合作社走出低谷,凝心聚力给职工群众吃了定心丸。
二是能人牵头建猪场。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联农带农”,增收致富。2014年8月,在党支部确定成立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后,及时召开职工大会,以投票的形式,共同决定发展生猪养殖。在党支部的号召下,有生猪养殖经验的冉树林、赵平等5名职工牵头,自筹资金25万元,以老旧养猪场为基础,申请成立五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各负其责、各施所长,自组施工队建圈舍,相互商量进行养殖,自己找渠道买饲料、卖生猪。在当时89团99%农业收入均来自棉花种植的情况下,5名能人凭靠自己摸索,迈出发展养殖业、实现集体增收的第一步,为连队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助力。
三是依规管社保发展。“民主管理”是“四轮驱动”发展理念的基础。合作社创新管理模式,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由能人管理,连队党支部指导、服务、帮助合作社规范制度建设。合作社通过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共同管理合作社,聘请专业专职财务人员管理财务,做到账目清晰透明、公正公开。先后制定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追溯管理、财务管理等12项制度,并严格执行。在确保防疫安全方面,合作社对出入人员、车辆、物资等进行严格生物安全管控,加强生猪基础免疫工作,建立健全疫苗疫病监测管控台账,对饲料、兽药、疫苗等进行随机抽检,确保使用商品合格。
四是联合共建寻出路。“利益联合”不仅指合作社作为一个集体经济,因彼此共同利益,将入股社员紧紧团结在一起,而且还能作为一个产业主体,与龙头企业强强联合,达到共赢互利。为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发展能力,适应市场需求,2019年,合作社与新疆最大的畜牧业集团公司天康集团进行合作,优化养殖人员结构,引进优良种猪,开拓销路,强化场区防疫,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同时,在合作社建立天康养殖培训基地,进行工作人员技术培训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大幅提升了生产效能和管理效率。
五是拴心留人助稳定。五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不断壮大过程中,积极吸纳更多的职工群众入社发展,着力拓宽职工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增收渠道。鼓起来的“钱袋子”不仅能“拴心留人”,稳定现有民兵力量,而且能吸引更多有才之人、年轻干将充实到维护连队和谐稳定的队伍中。这为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强化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机制,提高维稳戍边“看家本领”,更好地履行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推进生态振兴,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
2连党支部积极推进美丽连队建设,切实当好“生态卫士”。2020年,合作社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座年出栏3万头的高标准生猪养殖场,促进职工群众就近、就便、多元就业增收。养殖场全面实行粪污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新建发酵池、沼气池和储存池,通过干湿分离设备将沼液、沼渣还原田地,既肥沃了土壤,也保护了生态环境。2020年,五元养殖合作社从净利润中提取23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实行“门前三包”卫生管理责任制,推动美丽乡村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蝶变。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产业发展的组织化
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优势和根本保障。坚持党建引领,要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搭建脱贫地区增收致富的平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员干部要带头致富,将合作社优秀骨干成员发展成党员,让党员参与到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中,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健康高效发展。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靠的是党支部的引领,但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合作社从艰难抉择中起死回生,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能人和社员群众团结一心,群策群力起到关键作用。
(二)坚持多方合作,增强经营管理的专业化
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利益联结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加强技术引进和强强联合,成立种植养殖培训基地,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优化合作社人员结构,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注重完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实现统购、统销规模化管理,带动农村新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夯实企业的帮带责任,引导脱贫户通过场地出租、入股分红、就近就业等形式增加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使脱贫群众更多享受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效化
产业振兴的重点在于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产业的循环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在党支部引领下,以整体产业规划为依托、优势地域产业为主导,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推动全面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