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 正文

“说”出来的新变化 ——甘肃省陇南市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路子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摘要:甘肃省陇南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抓什么”“谁来抓”“怎样抓”等问题,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建立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这一工作法旨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该方法通过设立“民事直说委员会”,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聚焦“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这三类突出问题,采取“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四种解决办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关键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矛盾化解;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

一、背景情况

陇南市地处甘、陕、川结合部,辖1个区、8个县,199个乡镇(街道),3287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8.9万人,境内生态良好、资源富集,群众居住分散,乡村治理任务重、难度大。近年来,陇南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组建一个机构、运用两种方式、瞄准三类问题、采取四种办法,完善形成了“向谁说”“怎么说”“说什么”“怎么办”的制度举措,打造开放式、多维度、零距离的服务群众新平台,让政策宣传更暖心、民情表达更直接、矛盾化解更及时、移风易俗更有效、干群关系更密切、基层组织更有力。自20227月全面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以来,陇南市通过各种说事平台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54万余条,办理事项11.02万余件,事项办结率95.49%,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全面推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创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设立一个机构,明确“向谁说”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有效聚合各方面力量。在全市3160个行政村(社区)基层组织设立“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社区“双报到”党员)、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民事直说委员会”,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民事直说委员会牵头、群众广泛参与和“民事直说”事项全量受理、分流办理、问效处理工作机制,打造公开透明、简便易行、顺畅闭环的群众诉求直报直办、即诉即办工作体系,抓实抓好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公共事务等工作,做到让群众“话有处说、苦有处诉、理有处讲、事有人办、难有人帮。该机制实现了有事大家、民事一起、定事马上、办事全程、好坏大家,推动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温暖民心,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2022年以来,通过民事直说机制,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500多件,全市信访总量、网上投诉、重复信访同比下降18.01%20.76%19.16%

(二)运用两种方式,明确“怎么说”

坚持守正创新,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搭建“两个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打造“群众说事室”、入户排摸“现场说”平台和推广应用“码上扫、马上办”“民事直说”二维码、“民事直说”微信群等“网上说”平台。一方面,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上情下达“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讲、政策法律法规解读等“进村入户”和“线上推送”活动,做好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下情上达“直通车”作用,畅通群众“说事通道”,做到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收集掌握、利益问题“第一时间”协调处置、民情民意“第一时间”动态掌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针对性和实效性。民事直说既全面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也在说事议事过程中有效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易被接受,实现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有机贯通。

(三)瞄准三类突出问题,明确“说什么”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三类事,组织群众“民主参与监督”,既集中民智完善了发展思路,也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了群众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围绕“个人的事协调解决”“大家的事协商解决”“复杂的事协同解决”,分别建立科学规范、高效顺畅的协调协商协同解决工作流程,打造群众参与、群众主导、群众监督、群众评判的民事直说事项办理“阳光工程”,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整合民智民力参与民主决策。按照事项类型、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分别建立了“网格员+调解员+家庭成员”及时调解机制、“民事直说委员会+综治中心+N”分级分层调处化解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民事直说委员会+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和民情研判预警和分级分类办理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2022年,陇南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500多件,信访总量、网上投诉重复信访同比分别减少18.02%、20.79%、18.06%;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量和检举控告量同比分别减少20.9%、30.8%;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命案同比分别减少23.2%、19.7%、47.8%。202319月,全市化解矛盾纠纷9952件,防范预警处置个人极端事件46起,信访总量、重复信访同比分别减少22.3%、41.1%,刑事案件同比减少18.7%,因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的案件也大幅减少。

(四)采取四种解决办法,明确“怎么办”

坚持为民宗旨,把“说”作为手段,把“办”作为关键,对群众所说事项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并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对群众所说事项实行“红、黄、蓝”分级分类管理。坚持把“说”和“办”统筹起来,对群众“直说事项”分类处理。一是简单诉求“现场直办”,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二是疑难问题“干部领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矛盾不化解不放过,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三是重大矛盾“村镇联办”,切实做到大事不出乡镇(街道);四是直说事项“跟踪督办”,确保“民事直说”事项及时妥善办理,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实现了党员干部由坐等上门向主动问需转变、由被群众找向主动找群众转变、由回避问题向直面矛盾转变、由被动接待上访向主动向下接访转变,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形成了干部为群众谋事、群众跟干部干事的生动局面。2022年以来,全市共通过民事直说工作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6万余条,办理3.4万余件。

三、经验启示

(一)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是主导

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全面参加说事议事、规范参与村级各项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群众的态度实现了从最初的质疑、观望到踊跃参与的全面转变。实践证明,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把乡村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起来,才能凝聚起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有效解决矛盾问题是关键

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通过建立服务群众平台,有效解决一大批诉求和问题,兴办实事好事、化解矛盾纠纷,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实践证明,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只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抓住乡村治理的根本和关键,只有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得了、解决得好,才能体现出制度的价值和意义。

(三)推动乡村全面发展是根本

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围绕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有效改进了农村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引领农村发展、管理社会事务的工作方法以及基层工作作风,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农村经济更好发展。实践证明,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必须与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村级发展相结合,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谋划、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来推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