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 正文

驻村“尖刀班”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湖北省恩施州探索山区基层治理新路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5

摘要: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驻村“尖刀班”为乡村治理抓手,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整合村级组织、农民群众、社会服务等各方力量,强化“三方联动”“三治融合”“三力齐发”的“3个三”模式,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对象上破题,探索乡村治理新做法,针对性破解乡村治理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关键词:基层治理;“尖刀班”;驻村工作队

一、背景情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腹地,是革命老区、三峡库区,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26县,总人口402万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面临复杂的地理位置,薄弱的发展基础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有效推进,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近年来,恩施延续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聚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牢牢把握驻村工作队这支关键队伍,印发《关于组建社区治理“尖刀班”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尖刀班工作机制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健全“尖刀班”参与基层治理的体系设计,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全州690个脱贫村、62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5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35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点村,全部实现一村不少于3人,通过建强组织、联动发力、共谋发展,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尖刀班”做法入选湖北省十大党建案例,成为有影响力的基层治理品牌。

二、主要做法

恩施州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整合组建驻村“尖刀班”以驻村“尖刀班”为抓手,明确责任体系,强化队伍建设,丰富工作内容,乡村治理动能得到极大激发,乡村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一)坚持“三方联动”,建强基层组织体系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把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拧成一股绳,打造出强有力的一线执行团队,从责任上、机制上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形成“1+4+N”“三方联动”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

一是坚持“一”个引领。把乡村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的作用,着力推动农村网格化管理,全面建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

二是落实“四”级责任。建立州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和驻村单位“一把手”包村、“尖刀班”干部包组包户的责任体系,帮助发现、分析研判、推动解决问题。

三是吸引N”方参与。全面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各界深度参与,整合新乡贤、企业家、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合力推动乡村发展。“易满成工作室”“钟大姐工作室”“连芳工作室”等多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驻村“尖刀班”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推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促进担当作为,帮助培育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乡村治理力量不断加强、队伍不断壮大,实现由原来的单一村级组织向以“尖刀班”为中心、各方力量协同的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经济引导力、服务向心力进一步提升。

(二)坚持“三治融合”,推进多元治理模式

以群众需求为目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强化驻村“尖刀班”作用,发挥乡村治理“乘数效应”。

一是以“自治”为基。大力推行积分制、清单制工作模式。106个村级开展积分制管理试点,建立村级“红黑榜”,开设积分超市,动态展示每户积分,有效激活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村级办事事项清单制,明确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活动清单,推动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以“德治”为先。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为抓手,依托家风家教助廉基地,开设“法德大讲堂”,设置“清廉图书角”,增强道德辐射带动作用;以“最美家庭”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见义勇为表彰奖励等活动为载体,营造人人点赞最美、人人争当最美的向上向善良好风尚,建成全国文明村镇22个、省级文明村镇90个。

三是以“法治”为本。按照“重心再下移,加强村一级”的思路,推进执法人员下沉一线,开展“千场宣讲”活动,建设村级综治工作中心,落实“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诉调对接、警情推送制度,打造多元化、合成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3个。

驻村“尖刀班”统筹搭建平台,整合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资源,以各类“有形”“有趣”“有效”的活动为载体,实现治理模式由单一、分散向统筹、融合发展。同时恩施市推行的“院落党建”新模式,散居院落为基础组建院落党小组,组建“两长四员”(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卫生员、宣传员、调解员、联防员)队伍,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例如,恩施市沙地乡黄广田村驻村“尖刀班”与片区党员、村民代表定期组织群众会”,变“干部讲、群众听”为“群众讲、干部听”,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三)坚持“三力齐发”,夯实乡村治理保障

恩施州强化驻村“尖刀班”队伍保障,从后勤保障、能力提升、资金投入上“三力齐发”,强化乡村治理队伍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治理保障水平。

一是在基础保障上发力。严格落实组织保障,明确社区治理“尖刀班”由其所属的街乡党委管理,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选派到“尖刀班”的机关党员干部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社区,保持人事关系不变,保留原职务职级和工作待遇,社区工作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严格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按照村主职每年报酬不低于4万元、副职报酬不低于主职70%、村办公经费不低于2万元、村级事务必要支出经费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全面提升村级工作保障。

二是在能力提升上发力。每年按照“州级示范、县级覆盖”原则,对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乡镇干部、换届后新任领导干部实行全员轮训。通过“走出去学、引进来教”,推动思想破冰,以武汉市对口帮扶为契机,选派20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33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武汉市先进乡村跟班学习,委托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理论提升集中培训;探索开展“书记论坛”活动,通过集中研讨统筹“看典型、学理论、讲经验、议方法、对标做”,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发力。建立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按照“大类间统筹、大类内打通”原则,实行跨部门、跨年度、跨层级统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积极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本向农村有序流动。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引领是根本

加强基层治理,最根本的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基层治理“尖刀班”,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的作用,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组织动员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全面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二)坚持立足基层、服务基层是方向

驻村“尖刀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认可作为最高标准,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打造基层治理“尖刀班”,让“尖刀班”成为离群众最近、让群众最放心的队伍,真正做到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使“尖刀班”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放心人。

(三)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是首要

基层强则全局强,基层稳则全局稳。打造基层治理“尖刀班”,树立和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重心下移,推动资源、服务等要素持续下沉基层,让基层实起来、强起来。组建治理“尖刀班”以后,全州村(社区)人员力量较原来增加三分之一以上,有效破解了人手不足、统筹不力、服务不优等难题,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坚持机制创新、勇于变革关键

思路新机制活则动力足,基层治理核心在人,重点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基层治理尖刀班,运用创新思维,构建起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机制,实现州县乡村(社区)四级组织联动、人员整合,打通政策执行的中梗阻,畅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动力变革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思考题:“尖刀班”在推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哪些核心作用,哪些是常规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借鉴的?

延伸阅读

1.湖北省恩施州:驻村“尖刀班”联动发力 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国家乡村振兴局官网,202314日。

2.《湖北恩施:“尖刀班”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中国乡村振兴网,20232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