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 正文

凝聚党建合力 推进乡村振兴 ——福建省将乐县常口村跨村联建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5

摘要:福建省将乐县高唐镇突破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以常口村为中心组建联村党组织,将地域相邻、资源相似、村情相仿的村,通过强化党建创新、做好“山水田”文章、整合优势产业资源、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等,探索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跨村联建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协同共建大跨步发展。

关键词跨村联建;两山理论;基层治理

一、背景情况

常口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东北部,村域面积13.83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2461062人,党员47名,下设2个党小组。201711月,高唐镇党委针对大村与小村、强村与弱村、富村与穷村发展不平衡以及常口村周边部分村庄村级组织涣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风文明弱化等问题,在全县率先推出“联村党委”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新路径。依托常口、常源、元坪、高山坊、陈坊、邓坊等6个村“山水相依”的地域特性和“文化相融”的民俗特征,结合常口村党建工作优势,着力以强村带动弱村的方式推动后进村发展,探索建立了党建工作同研究、党建资源同分享、党建活动同开展、党建经验同交流的跨村联建机制,有效调动了联建弱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有力推动了“两山”理论转化,助力乡村不断振兴。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创新,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常口村周边很多基层干部队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年龄结构偏大、乡村治理人才不足等问题,这导致部分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制约着乡村社会经济发展。高唐镇突破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方式,因地制宜以常口村为中心组建联村党组织,聚拢“散沙”、筑牢“堡垒”,精准施策、一体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突出政治引领。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在保持原有行政区域、村委会职责、党支部设置、财务管理体制、目标考核奖惩、村干部职数配置、经济待遇和债权债务“八个不变”的前提下,高唐镇以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常口村为主导,联合周边陈坊、邓坊、高山坊、元坪、常源5个村党支部,成立常口联村党委,同时产生联村党委班子,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挂帅”,指导协助联村党委开展工作。

二是强化共识,突出思想引领。联村党委通过建立党委班子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研究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及镇党委部署安排,从政治上找准工作定位,在学习中提升思想水平、消解思想困惑、统一思想认识。按照“联席会议提议、联建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评议、联村党委决议”的程序,明确议事规则,每月定期研究讨论农村党建、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

三是配强队伍,突出组织引领。选派镇党委委员任第一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担任联村党委书记,负责联村党委全面工作;1991年起就担任常源村党支部书记的高佑明为联村党委副书记,负责组织活动开展;产生联村党委委员4名,村干部整合使用,配齐配强联村党委领导班子。在常口村建立联村党群服务中心,每周固定1天为联村党委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公日,每村派1名干部坐班,为居住在集镇及常口村周边的联建村村民提供便民代理、信息咨询、致富指导、矛盾调解等服务。

(二)选准发展路子,推动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常口村认真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坚持走生态富民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党支部+山水田”模式带领广大村民做好山水田文章,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做好山、水、田三篇文章,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图景。

一是做好“山”文章。广大党员争先加入造林绿化、封山育林行列,带头当好“林长”,管好一片林、护好一棵树。深入开展“村企合作”。村党支部与福建金森林业公司合作对6000多亩林地,实施森林碳汇造林,创造性地发放林业碳票,每年可实现村财增收10万元。统筹区域内12.5万亩林地资源,发展珍贵苗木、中药材、红菇、竹笋等产业;投资50万元在常口村宋门山地块开展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草药种植;投资60万元在邓坊村内建设120亩甜柿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林业差异化发展。探索“党支部+旅游”发展方式,与福建省旅游集团合作,成立常青旅游公司打造森林氧吧、金溪畅游和“两山”学堂等旅游项目,使青山绿水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绿色银行”。

二是做好“水”文章。党员干部带头落实“河长制”,凝聚红色力量打好治水保卫战。建立一支12人的环境综合整治队伍,每半个月联合开展1次污水治理、卫生保洁、河道水环境治理等巡查,形成乡村环境共同管护机制,定期联合巡逻联村范围内的河湖。

三是做好“田”文章。以“一片一风景、一垄一特色”为建设目标,引导党员种植能手带领村民发展果菜、中草药、食用菌等产业,致力发展集研学、旅游多位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打造一个人们得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与山水亲密互动的大乐园,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

(三)整合优势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立足破解单村发展空间窄、村级产业“小而散”、传统产业“长不大”、新兴产业“落不下”等问题,高唐镇通过联村党委引导各村整合资源,村级产业从“无序竞争”的零敲碎打转变为“互补多赢”的良性发展闭合环。

一是全力夯实基础推动均衡发展。联村党委把涉及多个村的政策、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和打包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上级政策发挥出更大效益。通过进一步完善联村农田水利、道路基础设施,为各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投资800余万元在联建村陈坊村与邓坊村建设万里生态水系工程,总工程全长近7公里,惠及群众3000余名。

二是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升级。联村党委统筹区域内外人才优势资源,组织区域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优秀人才交流互访秉承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的理念,打造村企校共同体按照产学农的发展模式,由常口联村党委争取项目资金,引进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联合科研院校专家、乡土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孵化,打造高标准产业基地形成稳定村财增收项目。

三是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联村党委结合各联建村实际,着重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方面,以邓坊村为中心,辐射带动联建村,大力发展精品水果采摘园、苗圃种植园、有机稻种植等,形成“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格局。乡村旅游方面,以常口村AAA级旅游景区常青旅游区为核心,对接县旅游总体布局,以常上湖旅游规划为重点,将联建村纳入环常上湖森林康养基地旅游规划,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推动产业升级。

(四)领创优质服务,推动乡村互补共治

针对村民主体意识不强、参与建设乡村积极性不够等问题,高唐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示范作用,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实现乡村治理整体跃升。

一是提升组织带动能力,补强助农兴农弱项。联村党委编制6个村联动农旅融合产业规划,围绕常口村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核心区,着力转变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建立800余亩生态脐橙种植基地,发展林下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100亩红菇扩繁基地核心区等,为村财增收已超过30余万元。开展区域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实施,着力打造“两山两溪”美丽乡村景观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二是提升群众参与能力,补齐乡村善治短板。组织188名农民党员积极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承诺践诺等组织活动,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发展。联村党委年初统一制定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计划、“主题党日”活动计划。依托“创十星评十户”精神文明创建,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建言献策、美丽乡村建设、文化进农家等活动,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提升乡村治理联动,让村民自治活起来。依托联村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积极发挥联村妇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制定联防、联调、联处预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干部驻村4+3”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推行农村党员群众网格化管理。由联建各村两委干部分别联系若干名党员,每名党员挂包若干农户,做好民事调解、村容协管、便民代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

三、经验启示

(一)建好党支部才能发展有成效

农村发展关键要有一个好的班子。村庄发展好不好,关键在于党支部是否领导有力,是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常口周边村村干部队伍由于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年龄结构偏大、乡村治理人才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制约了乡村社会经济发展。通过跨村建立联村党委,配强班子、强化领导,联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乡村产业稳步发展,群众收入迅速增长,展现了党建强推动农民富的鲜活例子。

(二)因地制宜才能发挥资源优势

不同的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关键要结合本地实际,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和优势,精准施策。常口联村各村之间存在差异,联村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引导各村整合资源,有效破解单村发展空间窄、村级产业“小而散”、传统产业“长不大”、新兴产业“落不下”等问题,加强各村资源互补,凝聚发展合力,形成了产业发展新优势。联村党委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形成了集体经济强、群众增收快的良好局面,有效带动了联建弱村发展,实现了统筹联村资源,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三)绿水青山才能支撑长远发展

常口村始终坚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广大党员争先加入造林绿化、封山育林行列,带头当好“林长”,管好一片林、护好一棵树。党员干部带头落实“河长制”责任,定期联合巡逻联村范围内的河湖。通过守护好绿水青山,最终使绿水青山成为联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为联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基层党组织坚强领导下,联村依托自身山水优势,开发出森林康养等丰富的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助力当地群众收入增长,获得了持久发展的绿色源泉。

思考题:跨村联建效益的发挥需要具备怎样的综合条件?

延伸阅读

1.全国人大代表张林顺:践行“两山论” 绘好“山水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202234日。

2.绘就乡村振兴绿色画卷——绿水青山间的将乐故事》,人民论坛网20238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