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五部分 乡村组织振兴案例 -> 正文

村企联建助力“厌人垸”蝶变“羡人垸” ——湖北省罗田县燕窝垸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5

摘要:湖北省罗田县燕窝垸村依托村庄能人治理、创新党建引领、村企联建、产业融合发展等,大力推进村庄建设和乡村治理,坚持产业扶贫路径。在返乡创业能人的带领下,整合村庄资源,打通行政村边界痛点,创造了“燕儿谷模式”,实现了该村由建档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蝶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村、能人治理的特色乡村振兴路径。立足该村实际,实现人、才、物、政策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该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村企联建;产业融合;能人治理

一、背景情况

燕窝垸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场镇东部,所属罗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曾经燕窝坑村产业发展单一,村民收入来源少,靠天吃饭,在泥土里扒食、汗水里挣钱,种粮卖钱是主要生产方式,经济效益低,遇上旱涝灾害,收入没保障。蝶变前燕窝垸村存在乡村治理困境、年轻人口流失、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因为穷、乱、差,被戴上了一顶“厌人垸”的帽子,是大别山区典型的深度贫困村。燕窝垸村的村庄治理、统筹资源规划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是该村当时考虑的主要问题,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做法

() 探索党建新模式:村企联合党支部和片区联合党委

燕窝坑村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推动村企共建、村村联合,通过党建引领村、企、民三方共同进步。燕窝垸村强化党建引领主要通过引进能人、创新村企联合党支部、成立片区联合党委三种方式,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与乡村发展的各项工作,聚焦于村子发展,稳步推进燕窝垸的乡村建设。

1.共建村企联合党支部

燕窝垸村积极开展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着力构建了关系密切、有机融合、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党建一体化格局,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2013 7月,骆驼场镇党委按照“共驻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组建成立罗田县第一个村级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党总支—燕儿谷联合党总支村组织和企业领导班子之间交叉任职。通过村企联合党支部,实现全村重大问题共同决策等原则,重构了村庄治理结构体系主体。

2.成立片区联合党委

为打通行政村的边界阻断,整合各村优势资源,统筹协调村庄发展,2017 年,骆驼坳镇进一步创新了“联组织、联规划、联资源、联产业、联文化”的村村联合机制,创新了党建载体。将相邻相近的6个村党支部和燕儿谷公司党支部联合建立燕儿谷联合党委,共同参与议事决策。在片区联合党委的统筹管理下,各村整合独特优势资源,实现了“一村一品”。

3.吸纳乡村能人进班子

“两委”班子成员既要了解当地农户的生活状态及村庄发展问题,也有能力向上传达推进改革,要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现代化理念,必须开发乡村建设人才资源,探索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路子。2012 年徐志新开始担任燕窝坑村第一书记,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建设美丽乡村,发挥了能人的精英作用和带头作用。通过吸纳能人进班子,充实强化“两委”战斗力,优化班子结构,提高“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创新乡村发展新模式: 村企联建

2013 年,徐志新提出村企联建模式,并于当年与燕窝垸村签定《村企联建协议》。双方主要通过村企党组织共建、村企产销合作乡村生态旅游、构建村企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燕窝垸村农业农村向现代化转型,为实现燕窝垸村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坚实保障。

1.吸引市场主体,提升乡村发展活力

燕窝垸村从乡村企业资金利用、盘活土地资源、加强政策激励等方面积极吸引市场主体入驻村庄,完善财政奖补和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扩大现代种植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领域的投资,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加快村企对接,激发村企的合作意识,更好地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协同、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乡村发展活力。

2.优化联合决策机制,打造村企发展共同体

在企业经验和村民发展等重点事项中坚持优化联合决策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带动村企联合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把握燕窝垸村发展方向。联合规划,编写美丽乡村的新版本。联合投资,共建产业兴旺的命运共同体。联合办公,打造乡村旅游的“一站式”服务。联合环保,构建生产生活的优美环境。联合“双创”培育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3.打破区域边界限制,整合多方资源共建

燕窝垸村以村企联建模式打破区域边界发展,整合了多方资源为实现村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资源要素。以片区党委领导模式突破村集体发展的边界,有效聚合周边行政村范围的资源;盘活现有的村集体资产,以资产入股分红等形式提升村集体发展活力;加大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村庄建设和投资,搭建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创客平台等相关形式在整合多方资源,开辟共同富裕路径。

(三)打造乡村转型发展新标杆:农文商旅养三产融合

燕窝垸村围绕罗田“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举措,瞄准建设美丽乡村这个目标,坚持以农为本,紧扣发展乡村旅游这条主线,充分利用“两山来一沟”的特色地形,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单元,以旅游为纽带,以股权为联结,连片挖掘整合沟域范围内的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打造“旅游 +”产业平台,构建“公司+集体 +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一产休闲农业、二产农副产品加工及园林建设、三产乡村旅游与森林康养为主体的融合产业,实行农旅文养教深度融合发展,以此来实现农业的多功能化,兼顾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

1.一产为基础,发展休闲农业

燕窝垸村紧密联系乡村实际,明确燕窝垸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立足生态、土地的优势,确定以“坚持绿色发展,凸显地方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为发展方向,大力建设特色种植基地。燕儿谷公司实施茶梅、梅花、玉兰、桃花、樱花、海棠、石榴、油茶等多个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茶梅基地,以满足我国中部地区秋冬赏花游的需求。实现了“绿化景观化,景观特色化,特色产业化”,夯实生态旅游基础。通过积极开展农家乐,采摘、养马等体验式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等,推动燕窝境村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带动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户直接经营或就业、入股,扩展了增收渠道。

2.以二产为轴心,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园林建设

燕窝垸村农副产品丰富、品质优良。2015 年燕儿谷公司成立研发团队,开发茶油、油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软萩粑、腊肉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和茶梅系列产品,并已注册燕儿谷商标。通过积极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包括中草药、林果等。同时,燕儿谷园林工程业务迅速发展,下设了燕儿谷园林工程优先公司,参与了多个美丽乡村项目的园林设计与施工。

3.以三产为引擎,实施休闲、观光、养老、研学教育等全产业链

燕儿谷公司重视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文化价值的融合因地制宜支持燕窝垸村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注重生态、文化、旅游的互动。燕窝垸村目前已建成第一个返乡养老村燕归园、第一个大别山民俗文化旅游小镇茶梅小镇,以及茶梅园、梅岭等核心景点。燕窝垸村的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有文化体验型、生态休闲型、康养型、研学型等,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传统文化传承等为主要功能的乡村经济转型示范村庄,包含独特乡土文化的产品体系是乡村旅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三、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燕窝垸村通过建立村企联合党支部实现了资源互联,利益共结,产业共建。在党建引领下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一)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燕窝垸村创新村企联合党支部、片区联合党委部等形式,以党建共建为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便于村、企业优势资源深度融合,提高资源统筹能力,实现以点带面的合力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都应高度强调农村基层党建,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精心选拔干部队伍,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将乡村能人聚集在乡村治理结构体系中,补充村干部的有生力量,有效发挥能人返乡带头致富的凝聚作用,培育和发掘村庄内外人才资源,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助力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村企共建发展

以村企联建形式构建乡村利益共同体,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党建带动村企联动,增强政治功能和群众组织力,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产业发展。创建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鼓励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盘活闲置资源,增加集体参与共同发展的积极性。村企共同投资组建新的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开展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从村民、员工到股东的身份转换,逐步形成承包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户增收方式的转换。同时,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村庄治理进程,主动融入乡村发展,与村民形成发展共识,与村集体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格局。

(三)做强优势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发掘绿色资源,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聚焦乡村优势,发掘绿色资源,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依托村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村企联合共建带领群众治理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和全域旅游,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并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二是挖掘文化要素,凝聚产业发展优势。依托乡村原有的特色人文要素,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培育和凝聚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积极打造生态旅游观光业等相关业态发展,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由单一功能向生态、养生、文化、研学等多功能拓展,建设一批集生活、生产和生态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三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延长农业产业链从而带动物流、餐饮等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能解决乡村就业问题,又能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渗透,改革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

思考题:村企联建在燕窝垸村“蝶变”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延伸阅读:

1.《十年磨一剑 文化扶贫助力山坳乡村“凤凰涅槃”》央视网

2.《罗田:“厌人垸”变身3A景区》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