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借助浙江省和四川省的力量和资源,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将社区绿色发展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全面结合,助推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出“共护共富”绿色发展新理念,展开一系列由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共护”(共同保护)+“共富”(共同发展)举措。“共护共富”创新机制使小金县从原来单一农牧产品的原产地,逐渐转变为在原生态条件下发展多样化生态产品并提供生态服务,为打造对口支援、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建的高原生态服务型经济样板,开辟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生态经济;“共护共富”绿色发展新理念
一、背景情况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达维镇,是长征时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地,也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大走廊所辖片区。这里山高坡陡,平均海拔3000米,村民曾靠种土豆等农作物为生。自2011年起,在“玫瑰姐姐”陈望慧的带领下,依靠十年玫瑰产业发展,小金县于2019年实现脱贫。2021年,浙江德清驻小金县帮扶工作队到来,看到该地区的乡村振兴需要新的跨越,宝贵的生态价值需要重新发现。但同时,受地形、交通、产业等发展因素制约,在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栖息地社区发展的平衡问题上,需要当地创新破难找到能令两者协同并进的更好方法。
近年来,借助东西部的力量和资源,将小金社区绿色发展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全面结合,助推小金县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出“共护共富”绿色发展新理念,展开一系列由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共护”(共同保护)+“共富”(共同发展)举措。“共护共富”创新机制使小金从原来单一农牧产品的原产地,逐渐转变为在原生态条件下发展多样化生态产品并提供生态服务,为打造对口支援、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建的高原生态服务型经济样板,开辟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主要做法
(一)助力小金玫瑰产业“绿色升级”
第一,通过链接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资源,对小金玫瑰的选种育种、土壤健康、环境评估等进一步科学研究,提出了建立科学种植标准,依靠大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产品、产地、农人均可溯源的品控体系架构,大幅提升了玫瑰产业的科研能力。
第二,带领小金金山玫瑰公司管理团队到浙江、上海等东部优秀企业学习绿色生产经营模式和企业ESG可持续发展理念,帮助其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自“共护共富”绿色发展理念被提出及落地执行以来,小金县玫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并分享产业红利,户均增收3000余元,并为本地村民及脱贫户、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210多个。
(二)创办“夹金生态学习基地”
为积极推动打造新型社区,夹金生态学习基地(冒水青年乡创中心)于202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并招引社会企业自然圣境(上海)教育科技公司联合运营。该基地是夹金山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走廊上的第一所生态教育中心,是当代青年承担历史使命,探索“共护共富”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创新路径的学习基地,也是讲述中国好故事,传习嘉绒文化与发展成果对外展示的窗口。
伴随着夹金生态学习基地正式挂牌,“夹金山青年说——生态经济论坛”成功举办,吸引到国务院参事汤敏、三农专家温铁军、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孝德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50多名东西部优秀青年代表参加,全网平台超过10万人次观看。由腾讯技术公益支持,自然圣境(上海)公司执行的“科技助力嘉绒非遗DNA传承与保护计划”产出在2023年6月亮相。以夹金生态学习基地为主体的小程序不仅提供生态课程学习、“共护共富”花茶等生态产品的购买,通过将部分收益回馈给“共护共富社区发展基金”用于土壤改良、社区生态保护和培训,为“共护共富”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链接各院校科研力量和专家资源
充分发挥科技团队优势作用,立足小金县“5+N”生态农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兴企,人才强链、共富理念”为抓手,大力实施“产学研用”校企合作发展战略,与各大院校就关键技术需求、共建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等开展合作。小金县四姑娘山天然沙棘食品与多所中医药研究院合作,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3项、新技术3项、新工艺4项;小金县鑫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攻克了“高原牦牛不适宜圈养”的难题,研发形成了现代+科学+系统的‘4218’牦牛养殖模式。通过浙江对口支援,特邀浙江大学茶学系客座教授、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荣等东部农业专家,进行应用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基于生态有机管理为基础的种植模式培训。
(四)开放公益岗开展全民巡护
通过夹金生态学习基地的生态研学项目,在专业志愿者的带领下,多次开展青年人参与巡护冒水村1000余亩公益林;同时开放公益岗位,通过共护机制、“数字乡村一张图”,以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进行巡田、巡河及巡护达维镇21万亩公益林,最终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五)发售“共护共富”生态产品
为实行生态产品化、产品生态化,提升生态价值,截至目前,成功进入市场销售的“共护共富”产品包括“共护共富”玫瑰花冠茶礼盒、嘉绒非遗纹样系列牦牛绒围巾、“幸福冒水”文创等等,所有售出产品的部分利润均用于生态共护行动资金。
(六)成立“共护共富社区发展基金”
2022年,浙江德清驻小金帮扶工作队紧紧抓住“共同富裕浙江示范、共同富裕湖州绿色样本”这一绝佳机遇,促成德清县五四村与小金县冒水村跨省域联合设立“共护共富社区发展基金”。这个阿坝州首个跨区域联合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生态保护、社区共建和生态教育培训。该基金在吸引社会组织、企业、村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生态文明共护行动,破解基层治理困境、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提升花农生态凝聚力等方面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七)建设多利益相关方伙伴关系
“共护共富社区发展基金”的“伙伴计划”旨在邀请关注和支持玫瑰产业和社区绿色发展的企业,相继有自然圣境、福特汽车、苏州饮水鸟、俊平品牌、上海一起不知等社会企业加入,已逐渐形成政府、公益机构及多家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利益相关方伙伴关系。
三、经验启示
(一)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共护共富”机制
小金县通过提出“共护共富”绿色发展新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从单一农牧产品原产地向多样化生态产品发展和服务型经济的转变。构建由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共护”(共同保护)+“共富”(共同发展)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各地区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强化产学研合作
小金县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对小金玫瑰等特色产业进行科技赋能,提升产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培养具有生态文化、懂生态经营、会生态技术、善生态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助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各地区要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林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特色生态品牌,拓宽产品营销渠道
小金县结合当地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品牌,如“共护共富”玫瑰花冠茶、嘉绒非遗纹样系列牦牛绒围巾等。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各地区要注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