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乡村生态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四部分 乡村生态振兴案例 -> 正文

创新实施“五动”工作法 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探索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实施党政齐抓,强化组织发动;多管齐下,注重宣传推动;率先示范,突出党员带动;广泛动员,引领村民行动;因地制宜,深化激励驱动的“五动”工作法,以村容村貌提升为“小切口”,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7项荣誉,2022年成为新疆首个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的县市。

关键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经验;“五动”工作法

一、背景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处阿拉套山南麓、艾比湖盆地北部,下辖5个街道、4个镇、1个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民族文化,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边境贸易城市。近年来,博乐市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市)部署,聚焦“三清三改两提升”,创新性地实施了“五动”工作法,即组织发动、宣传推动、党员带动、村民行动、激励驱动,统筹资源、汇集多方力量,推动市直部门聚集政策和资金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24年实现48个村污水管网全覆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态势凸显。博乐市在面子上描绘大美新疆·灵壤博乐景、在“里子”内绣画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实现了由“外在美”向“内在美”的转变,乡村风貌提升成效显著,村貌换了新颜,群众脸上笑容洋溢,一幅村净、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开。博乐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7项荣誉,2022年成为新疆首个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的县市,2023年105个村队平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05元。

二、主要做法

(一)党政齐抓,强化组织发动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制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一线指挥长”,105名县级负责人、210名科级干部包乡联村,500名村干部网格化管理,实现责任全覆盖。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博乐市农村院内院外20项整治导引和《博乐市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任务分工方案》,创新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挖、乱倒等“十一乱”57种问题表现形式指引,制定农村庭院三区分离、危房清理、围墙修缮等12项细化整治提升建设指南,实行靶向整治。

三是突出行动重点。坚持把村庄清洁行动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常委会、常务会、领导小组会研究“责任、政策、工作、成效”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2023年解决群众可感可及问题35件。

)多管齐下,注重宣传推动

一是抓载体转思想。全市所有村队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村庄清洁主题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参与环境整治、爱护村庄卫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村庄清洁“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行动转变,营造了美化人居环境、乐享文明生活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典型促整治。各村均主动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等为主的人居环境评议小组,采取“村民主动申请、小组民主评议、村队统筹管理”的模式,不定期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带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选树5000户农户打造示范户,累计300个示范户获自治区“美丽庭院”称号,辐射带动2万多户庭院“旧貌换新颜”。最具特色庭院的村民王红莲家,院内干净整洁,门前栽种着花花草草进入屋内,宽敞明亮、家具摆放整齐,最有特点的是嫩绿的爬山虎密密麻麻地趴在架子上形成一个长廊,放眼望去,使人神清气爽。

三是抓活动提效果。开展“庭院整治、厨艺美食、才艺手艺、种菜栽果”四项大比武活动,将成果纳入积分制管理体系,获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支持,各族群众参与庭院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三)率先示范,突出党员带动

一是带头行动。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坚持每周带头参加清洁活动、深入宣传动员,与群众一起搞清洁、抓整治、作示范,引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村庄清洁行动。

二是帮扶联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市3000余名农村党员与群众按照“自主结合、支部统筹”的形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利用党员活动日开展庭院整治帮扶活动。“我们村这几年街道越来越干净了,空气也好了很多。经过结对指导,村民们在庭院里种上了花草、果蔬、林木,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看着很舒心。”乌木坎布拉格村村民薛善国对村庄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

三是培养推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员开展“三学三亮三比”行动(学理论、学党史、学党章,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能力、比作风、比贡献)的重点内容,党员、村干部与后备力量建立师徒结对帮带关系630对,将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帮带的重点,着力提升工作质效。

四)广泛动员,引领村民行动

一是建章立制。将庭院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以“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为主线,以“三清三改两提升”(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沟渠、清理畜禽粪污,改建卫生户厕、改善村容村貌、改变不良习惯,提升污水治理率、提升生活品质)为重点,每周五定期开展“全民清洁日”活动,真正让群众动起来、让乡村美起来。

二是健全机制。全市105个村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强化农户日常环境自行维护。全市设置500名公益性岗位,各村优先聘用“脱贫户”“监测户”组建清洁队伍分片管理,常态化清理村内环境卫生。

三是项目助力。2022年以来,统筹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支持乡村建设,全市60%的村实现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3.3%、58.5%、95%。

五)因地制宜,深化激励驱动

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坚持分批打造,分类推进,以点促面,按照“四类村庄”编制105个村“多规合一”规划,以重点示范村辐射带动一般村,引领较弱村的原则,分年度压茬推进,先行建成2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是突出积分管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爱心超市”积分制管理办法,以“小积分”树立“风向标”,以奖励积分兑换水泥、涂料等庭院建设实物材料,累计激励1万余户常住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打造美丽庭院。

三是推动实现双赢。充分发挥村庄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重点引导农户利用整治出来的零散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发展四类庭院经济(特色种植、家庭养殖、庭院加工、休闲服务),催生“六小”产业(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小作坊、小企业、小民宿),实现全市60%以上的农家院变身“增收园”,户均增收约3000元。

三、经验启示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多方联动,确保作有力推进

博乐市通过党政齐抓,建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责任全覆盖,有效汇聚了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也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二)注重宣传动员与示范引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博乐市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动,如村庄清洁主题文化活动、“美丽庭院”创建等,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投身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要注重宣传动员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必须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示范户、示范村,带动更多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三)因地制宜与激励驱动相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博乐市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多规合一”规划,分批打造、分类推进,同时注重激励驱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制管理,通过奖励积分兑换实物材料等方式激励群众参与。此外,还引导农户利用整治出来的零散闲置土地挖掘庭院经济价值洼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避免一刀切、盲目跟风必须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产业经济,实现经济增收和生活品质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