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天津市宁河区全力开展户厕改造工作,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实践农村真空负压式污水处理新模式与户厕改造工程相结合的创新做法,并在组织强化推动、多方资金保障的作用下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成为农村改厕的标志性 “样板工程”。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生态振兴
一、背景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天津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大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三项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天津市宁河区辖区面积129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4万亩。下辖13镇,2个街道办事处,270个现状保留村,常住人口39.5万,其中农村人口25万人。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户厕改造工程之前,大部分村镇生活污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当地居民半数在使用旱厕。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十三五”期间,宁河区抓住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机遇,按照《天津市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年)》安排部署,对农村地区所有旱户厕和不能正常使用的卫生户厕,以及所有不达标的非卫生公厕进行全面改造提升。通过加大截污管网工程建设力度,推动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稳步推进“厕所革命”,打造群众满意的改厕工程,为建立生态宜居农村和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合理布局
一是依据中央及市级文件精神,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立足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际情况、环境状况、管理水平和技术、经济实力,合理确定设施处理工艺、规模及系统布局。二是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利用政府PPP项目,在进行全区污水管网建设的同时,对全区农村地区的所有使用旱厕和卫生厕所不能正常使用的约41000余户(不含搬迁村),按照卫生厕所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提升;对2018年以前能够使用的卫生户厕和没有户厕的约45000余户,除去空挂户、无人户和自愿放弃改厕户等共计5000余户,按照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按照新的户厕标准提升改造和建设新户厕。三是针对水源保护地、七里海湿地生态敏感区等其他重点保护区域,有的放矢,重点处理。
(二)强化组织推动
一是成立以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党(组)委书记、主任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分管主任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副职和具体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各镇、街也成立相应厕所专班,建立了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的工作组织体系。二是将“厕所革命”工作提上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推进,先后召开全区推动会议20余次。三是制定出台《宁河区农村户厕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关于困难村、试点村、试点户户厕改造标准化进行分阶段验收的指导意见》,组织区、镇两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全区工作方案,以镇、村为单位,进一步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凿实任务量,明确具体工作计划,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完成任务。
(三)创新选择模式
一是户厕方面,加大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推行集中式粪便污水收集处理模式,有序建设农村厕所下水道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公厕方面,认真执行新修订的《天津市公共厕所规划设计导则》及相关标准要求,公厕设计、建设突出环境整洁、干净卫生、方便舒适等实用功能,做到规范化管理维护,基本达到通风良好、功能完善、没有异味、干净整洁的要求。三是在村民居住集中连片区域,统一建设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在农户分散居住地区,推广使用传统重力流收集模式,三格式无害化户厕。四是围绕破解七里海湿地周边地下水位高,施工难度大,冬季防冻难等问题,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用心用力研究替代方案,引进农村真空负压污水集中处理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源分离污水收集技术和排水技术,从源头上分离生活和粪便污水,切实改变群众如厕难的情况。
(四)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一是采取典型带动、逐步推开的方式稳妥推进户厕改造。试点户建设由镇、村负责组织实施,由村级组织按照民主程序研究施工方案,鼓励本镇、本村有技术的泥瓦匠(有证书的优先)参与,按照统一标准施工。要求所有按照标准统一施工的材料都应具有正规厂家的合格证明或正规机构的检测报告(农户自建的材料也应该有产品合格证明)。二是坚持一户一策,由各镇、村根据每户厕所的实际情况,按照“五有”和“四有”标准进行摸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进行施工,对已经具备且能够正常使用的设备不再进行重复建设。三是指导各镇、村积极研究与装配式厕所一体推进的方案,鼓励镇、村两级在“厕所革命”工作中支持农户自愿建设标准较高的厕所。四是按照试点先行的思路,在造甲城镇造甲城村建成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农村真空负压式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并深入总结试点经验及成效,在七里海周边27个村进行了推广。
(五)严把建设质量关
一是明确建设标准,以新建户厕必须达到无害化标准要求、卫生户厕必须入院、提倡入室为原则,充分结合区内农村“厕所革命”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宁河区户厕建设标准实施方案》。要求传统重力流污水收集模式,按照有侧室、有水冲设施、有照明用电、有保温措施、有排气管的“五有”标准建设;真空负压污水收集模式,按照有侧室、有水冲设施、有照明用电、有保温措施的“四有”标准建设。二是加强技术指导,由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务局牵头组织污水管网施工,同时进行厕所地下部分的提升改造,确保工程质量。制定厕所建设改造相关技术导则,针对不同地形地貌明确改造技术模式。如针对华北地区冬季易冻问题,合理确定化粪池和储水桶埋置深度,采取加装泡沫保温层、降低储水桶水量等方式予以解决。三是实施全程监管,由区政府采购工程监理机构对污水管网建设、改厕户信息、施工过程、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环境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由区农业农村委派出督察人员每日对全区污水及户厕改造工程进度进行巡查。四是坚持先建后补,卫生户厕建设完成后需进行公开、公示,并由镇政府统一上报区“厕所专班”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按照标准拨付资金(普通户合格后每座户厕奖补1500元,五保户验收合格后每座奖补5000元)。五是深入摸排整改。在户厕改造工程验收过程中,先后召开区级工作会议10次,制定出台《宁河区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工作方案》,全面推动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对于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提升改厕质量。
(六)多方筹资保障投入
一是充分利用抗疫国债、地方债等资金,确保改厕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鼓励群众自发性进行投入,累计投入13亿元,打造了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户厕。里海保护区及周边27个村真空负压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4.5亿(建设费用3.7亿),进行管道入户及收水设施改造14115户,安装负压坐便器、灰水负压收集器各14155座,敷设各类负压管道779000千米,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场站29座,总处理规模3140吨/天。
(七)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一是制定出台《宁河区新建农村公厕运维管护标准》等文件,推进农村公厕专人管理,完善卫生保洁、维修维护等管理制度,实现卫生标准和扫保制度上墙公布。二是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方式,以村、镇为单位,建立专业的厕所管护机构,做到有标准执行、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同时,鼓励实行“所长制”,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卫生厕所放心使用。三是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单位对接,要求各运维单位配备好人员,每村根据实际户数及模式不同,传统重力流污水收集模式约需3-5人,真空负压污水收集模式需1-2人,进行长效管护运维工作,确保户厕地下部分正常使用。鼓励群众配备电阻丝、电暖风等保暖措施,确保管护运维到位,保障冬季正常使用。四是加强对改厕农户的教育培训,让村民带动村民自发投入到户厕改造中,推动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充分利用融媒体、标语横幅等宣传媒介,发放户厕改造简单易懂的宣传册或“明白纸”13万份,悬挂宣传标物600余副,普及了改厕工作意识,引导农户维护厕所环境,提升了群众参与热情。
三、经验启示
(一)以人为本,直面农民生产生活难题
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改厕这件“小事”扭住不放,持续部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宁河区也坚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定决心解决“老大难”,深入开展调研,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真正做到了为群众办实事。还注重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实践。“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再也不用挤公厕了,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大问题呀!”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的村民们提到家中新安装的真空马桶都赞不绝口。
(二)尊重科学,聚焦农村户厕改造瓶颈
宁河区创新农村真空负压式污水处理新模式与户厕改造工程相结合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农村改厕中存在的“水往低处流”“大开大挖”“环保”“运行维护”“冬季防冻”等瓶颈问题,使农民群众从中受益。农村真空负压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具备良好的技术优势、效果优势,甚至是成本优势,非常适合在广大农村实施和推广。自运行以来,群众普遍反映良好,接受程度较高。大家都说,“真空厕所干净、方便、节水节能!这才是新农村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变化!”2022年,天津市宁河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成为我国农村改厕的标志性 “样板工程”,农村真空负压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更成为入户最多、规模最大的系统工程。
思考题:如何不断促进“厕所革命”的理念和技术创新?
延伸阅读:
1.《小厕所 大民生 新“革命”》,天津日报,2021年3月31日。
2.《助力乡村振兴,引领美好生活》,中国网,202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