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口镇地处天津市西青区西南部,是津冀交界的“津西大门”。农林用地占全域面积的63%,良田沃野,果蔬满园,是天津市的“菜篮子”基地。然而,由于运河景观、林地、池塘水系等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很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没有建立。因此,辛口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绿色产业、倾力打造美丽乡村绿色样板、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走上了乡村生态振兴之路。
关键词:人居环境整治:绿色发展;生态振兴
一、背景情况
辛口镇地处天津市西青区西南部,是津冀交界的“津西大门”。全镇行政面积62.9平方公里,下辖1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约4万人,农林用地占全域面积的63%,良田沃野,果蔬满园,是津门珍品沙窝萝卜的故乡,也是天津市的“菜篮子”基地。生态环境优美,绿道为轴,碧水为脉,林木覆盖率达23%,镇内大清河、独流减河、子牙河、南运河和中亭河五水环抱,是天津近郊的天然“氧吧”,也是天津西南部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然而,10年前的辛口镇整体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虽然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对沙窝萝卜、沁美冬瓜等特色农业品牌的保护和开发不够,导致农民收入不高。村级工业园内“小散乱”企业较多,规模效益较低,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能力有限。运河景观、林地、池塘水系等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很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没有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我造血能力薄弱,收入渠道单一,先后有13个村被定为帮扶困难村。全镇连续十几年没有新增宅基地,村民住房紧张问题普遍存在,道路和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老旧,城镇化水平较低。教育、养老、卫生、文化等设施虽有配备,但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在充分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上存在不小的差距。
面对上述问题,辛口镇下决心用好“绿色家底”,抢抓绿色发展战略机遇,保持绿色发展战略定力,坚持既要“金色”价值、更要“绿色”颜值,把绿色发展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不断挖掘乡村生态价值,探索出一条将生态变成“摇钱树”、将乡村变成“聚宝盆”的振兴之路。
二、主要做法
(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绿色产业
一是构建绿色产业集群。致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相继建成水高庄东淀都市型农业核心区、第六埠万亩高新科技实验基地、当城千亩绿色庄园等多处生产示范基地,引育朝研种苗科技等一批农业科技公司,打造曙光沙窝萝卜合作社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主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的园区化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做强绿色农业品牌。聚焦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品牌营销等重点环节,加强沙窝萝卜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连续举办13届沙窝萝卜文化节,建设3000平米沙窝萝卜文化体验馆,配套3万平米冷库,打造占地50亩的沙窝萝卜智能示范区,积极推进与京东农场等专业化运营公司的合作,推进特色农产品“沙窝萝卜”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同时,积极发展壮大同土同源的“沙窝系”毕家村沁美冬瓜、大杜庄葫芦、木厂村花卉等本地特色农业产业。“来,大伙儿看看咱这沙窝萝卜。轻轻一磕就碎,脆不脆?再看看这芯里面的颜色,绿不绿?我给大家尝一口,特别脆甜!”种植户小郭每天都在棚里拍上一段小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获得不少网友点赞。三是打造绿色供应链经济。凭借地处京冀交界的区位优势和高速、国道贯通的交通优势,打造赛达物流园,对老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同时积极响应大运河沿线保护和环境保护政策,转型发展中央厨房、精深加工转化、标准原料基地等新业态,逐步形成了以仓储物流和中央厨房食品供应链项目为主的产业集群,吸引了宇培、普洛斯、味多美等多企业入驻。四是推进农旅融合激活全域“绿色细胞”。以“一二五二四”发展目标为引领,致力打造京津冀“农旅康养口子镇”,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通过深挖萝卜文化、运河文化、乡居文化,培育以农业体验、康体养生、研学、度假等为主体的旅游新业态,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所辖大杜庄村、第六埠村、水高庄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五是精准施策开展绿色帮扶。坚持“一村一策”培育困难村特色产业,成功打造了第六埠“红+绿”特色旅游,大杜庄文玩葫芦等一批文旅、农旅项目,当城村集中优势做大做强碧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小杜庄、中辛口村利用闲置资金购置门脸房,获得了稳定租金收益。统筹帮扶资金,引入镇属国有企业参与帮扶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固定利益联结机制,落实长期稳定收益。
(二)倾力打造美丽乡村绿色样板
一是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清整三年行动。修建了水高庄、当城等8个村休闲广场,提升了小沙窝、王家村等7个村坑塘景观,对富兴里、上辛园等老旧小区和隆运道休闲广场等进行了综合提升改造,新装和提升改造路灯、充电桩百余个,成功打造了以第六埠村为代表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基本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完善农村公厕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生产垃圾逐步得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内外兼修”。下大力气对辛口大道等主干道路和王埠路等乡村公路进行提升改造,坚持“绿色”导向,打造美丽公路。完成雨污管网分流勘测与总联网工程改造,津静复线泵站、泰和路雨污水泵站和给水加压泵站相继竣工,全镇排蓄水和防汛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统筹规划生态宜居“双轨并行”。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原则,辛口镇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创造性提出了“双轨并行”康居工程,在延续村庄肌理不变的基础上,致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村。
(三)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深植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教育作为基层党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植根于心中,落实到美丽田园、美丽庭院、拆违治乱、公厕改革等各项乡村建设的具体行动中。二是强化组织引领,激发绿色发展活力。成立镇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结对帮扶领导机构,坚持乡村振兴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等集体决策制度,切实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高质量完成换届工作,各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村干部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强化共治共享,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搭建网格化管理框架,充实网格员专兼职队伍,夯实治理基础。做好基层阵地平台建设,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十有”标准,切实打造亲民、为民、便民的综合性党群服务阵地。坚持源头预防,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建设镇级消防站,组建村级应急消防队伍,推进应急管理专业化、标准化,全镇各村、社区均达到了“平安村庄”建设标准。
三、经验启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地方实践中,生态振兴对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选择中,辛口镇探索出一条以绿色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两者的高效结合。
(一)坚持生态优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生态发展绝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而是涵盖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与产业创新等内容的系统性革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走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搞生态建设不仅不会限制发展,反而会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绿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绿色产业发展要按照“一产利用绿色产业、二产服从绿色产业、三产保护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乡村振兴,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推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才会建得更美,金山银山才会做得更大。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振兴,还要实现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的全面进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只有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成果,才能激发出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思考题: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如何找到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和结合点?
延伸阅读:
1.《天津市西青区率先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第一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2019年12月2日。
2.《城乡融合该怎么“融”——天津市西青区推进乡村振兴调查》,中国经济网,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