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乡村人才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二部分 乡村人才振兴案例 -> 正文

厚植“广阔天地”人才沃土 激活“希望田野”振兴引擎 ——四川省纳溪区选聘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的探索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5

摘要:长期以来,乡村发展都面临着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的问题。如何将人才融入乡村发展过程中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一直在探寻的问题。2019年以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创新选聘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聚焦人才哪里汇聚、权责怎么划清、才华如何施展、绩效怎么保证等问题,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人才有舞台、乡村得振兴、企业获发展、村民享实惠四赢之路。

关键词:人才振兴;特聘村主任四赢之路

一、背景情况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20191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提出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按规定制定有利于基层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特殊政策,推进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政策化具体化,让基层人才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20193月,中共泸州市委组织部、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党建引领十万名优秀农民工回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坚持把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建引领、部门协同配合,注重政策衔接配套、强化服务保障,通过常态长效开展回引就业一批、孵化创业一批、扶持壮大一批、技能培训一批、培养使用一批五个一批,力争3年内回引10万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泸州市纳溪区因地制宜抓好政策落地落实,创新选聘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在全区127个行政村聘任特聘村主任133名(有6个村各聘任2名),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2019年以来,全区实现招引项目100余个,总投资达20亿元,其中,特聘村主任直接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1.2亿元。纳溪区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荣获全国十佳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典范县”“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三条路子优选人才

事业发展需要强劲人才引擎。纳溪区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成立特聘村主任选聘工作组,全面摸清村情、人才两个家底,结合具体情况,双向对焦、择优选择。一是以乡愁为纽带,引能人回村。从在外成功人士中,积极引导一批具备人脉资源、经济实力并愿意回报家乡、支持家乡建设的人士担任原籍行政村特聘村主任,充分发挥他们人熟”“事熟”“村情熟的特点,鼓励回乡创业或服务,在家乡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全区原籍特聘村主任56人,占比42%。二是以项目为牵引,招头雁入驻。选择一批纳溪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或在行政村有项目的业主担任特聘村主任,引导其项目发展壮大,形成企业+项目+群众三方利益共同体,实现三者良性互动、抱团发展。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择最强大脑。立足各村发展瓶颈、问题困难实际,针对性选聘退休或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以及具有民营医院、银行、规划设计院等从业经历的特聘村主任13名,利用其丰富经历、精湛技术等优势,深入基层出谋划策、破解问题、化解矛盾,同党委和政府、村两委班子一起带动当地加快发展。

(二)”“”“三个方向明晰权责

权责明晰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纳溪区着力明确地方党委政府、村两委特聘村主任三方权责关系,实现分头负责、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一是特聘村主任。明确特聘村主任聘任期间不占村两委职数、不领取待遇报酬、不参与村上日常内部事务的三不原则,主抓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地方党政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争取资金政策,向特聘村主任招引投建项目倾斜,配套建设基础设施。三是村两委。村两委主要负责协调群众参与产业发展、项目施工;负责矛盾化解,争取当地群众共识,激活群众共同发展意愿。如,护国镇梅岭村通过组织当地群众参与金茗茶园项目,采取公司+专合社+农户方式,共同打造梅岭生态茶园,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茶旅精品线路。

(三)”“”“三大重点赋能人才

找准方向才能人尽其才、用尽其才。充分赋能于特聘村主任,让其在乡村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一是借智谋事。借助特聘村主任敏锐的事物观察力、精准的形势判断力、较强的市场洞察力,聚焦当地产业、脱贫、民生等问题,帮助任职村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二是借力干事。充分利用特聘村主任自身资金、人脉、信息等优势,引导特聘村主任盘活存量资产、招引项目入驻、做大本土品牌、带动脱贫致富,助力任职村加快发展。被聘为‘特聘村主任’前,我考虑的是如何做好企业的农旅项目;现在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是从全村产业发展出发。纳溪区乡联会副会长、龙湖水香田园综合体负责人曾敬平任职上马镇黄桷坝村特聘村主任后,利用企业的经营理念、人脉、信息,为黄桷坝村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借势共事。发挥特聘村主任能人引领带动作用协助村委会开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和四礼新风进万家等工作,创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4个、市级文明村9个,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500余个化解基层矛盾700余起。

(四)”“”“三项举措提升绩效

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着力调动特聘村主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保障工作做到位。设立区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管理办公室,区财政每年提供10万元工作基金,用于日常活动、召开例会等经费支出。推行四个一工作法,即:区上明确1名区领导联系1个镇特聘村主任,镇(街道)确定1名党(工)委班子成员对接联系村特聘村主任,村上两委干部中确定1名每月主动汇报村发展进度特聘村主任招引项目由党委政府派专人提供保姆式一站证照办理,全力服务特聘村主任工作。二是激励工作做到位。设立特聘村主任评选表彰专项经费20万元,每年举行一次特聘村主任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每季度召开一次片区工作推进会,定期进行评比表彰。通过竞赛+交流,营造相互学习、相互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考评工作做到位。每年组织聘任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群众代表对特聘村主任开展测评。不定期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特聘村主任遵规守纪、履职尽责情况。对考评结论等次为优秀的特聘村主任,从财政资金、土地保障等方面对其企业发展、招引项目进行扶持对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履职或履职不到位的及时调整更换;对乱用、滥用职权带来不良影响的及时严肃处理。

经验启示

(一)乡村振兴要找准突破点

乡村振兴既缺资金,也缺人才,更缺经营管理,如何打破僵局,关键还是要找准突破点。经过走访调研发现,纳溪籍民营企业家既有资金实力、社会资源,又有家乡情怀、社会责任感,以特聘村主任的模式对接,恰好解决纳溪区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不畅、干部服务能力水平不高、集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等问题。因此,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要结合地方实际,找准破题破局的关键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二)乡村振兴要勇于尝试创新

习近平强调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在实施特聘村主任模式前,全国并没有成功先例以及现成经验无法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做法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探索。纳溪区以特聘村主任为切入点,发挥民营企业家的积极与创造性,带来了更多产业发展项目,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由此看来,特聘村主任是先进生产力引领落后生产力的探索和尝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和重要引擎。

(三)乡村振兴要调动多方参与

乡村振兴战略统筹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依赖单一主体完成,必须由多元力量共同参与,而特聘村主任是纳溪区创新推出的一项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招引模式,旨在发挥纳溪籍在外投资成功人士和在纳投资企业家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企业视角的决策咨询,探索一条人才有舞台、乡村得振兴、企业获发展、村民享实惠四赢之路。因此,乡村要实现振兴,必须调动多方参与、汇集多方智慧、汇聚多方资源,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思考题:如何以特聘村主任对解决乡村人才瓶颈制约问题的积极作用为支点,撬动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延伸阅读:

1.《泸州纳溪:青春在乡村振兴舞台闪耀的“新农人”》,中国新闻网,202375日。

2.《泸州纳溪:“特聘村主任”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新闻网,20234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