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乡村人才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二部分 乡村人才振兴案例 -> 正文

中学教师“转行”致富“领头羊”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旁吉村第一书记次仁罗布的合作社探索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5

摘要: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旁吉村第一书记次仁罗布为改善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时抓住大力扶持村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机遇,带领村民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与村民齐心协力谋筹建设、身体力行解决难题、迎难而上促进持续发展,实现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村民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有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一、背景情况

西藏拉孜县扎西宗乡旁吉村位于雅鲁藏布江畔,周边山林环绕,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村庄,耕地面积十分有限,相对更适合发展养殖业。尽管旁吉村长期致力于发展养羊产业,但由于资金不足、缺乏技术、发展分散等原因,养羊并没有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明显改善,因而无法成为支柱产业。

次仁罗布,作为一名初到岗位的中学老师,2011年服从组织安排到旁吉村驻村,因为驻村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拉孜县教育局一名干事,这让他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身驻村帮扶工作。驻村期间,次仁罗布坚持把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项重点工作2019年,全区、全市大力扶持村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次仁罗布看到了发展机会,立即与村两委班子、村民商议,做思想工作,当年6月就筹备建立起旁吉村养殖合作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合作社不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还实现养殖模式的成功转型,逐渐形成现代化科学养殖模式。次仁罗布也成了旁吉村的模范人物,再次担任扎西宗乡旁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从最初驻村时与羊群结下“不解之缘”开始,一名“教书先生”变成了“养羊师傅”。

二、主要做法

(一)下定决心,齐心协力谋筹建

回想当初创建合作社时,次仁罗布十分激动,“当接到文件要兴办合作社的时候,我内心无比激动,认识到兴办合作社对于旁吉村来讲是一件大事、幸事;很快县里组织了各类合作社相关培训会议,在学习了培训会议内容后,我加紧收集区内外关于兴办合作社的工作经验,后来又在县委统一组织下,实地参观了解了其他县优秀合作社的典型做法,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创办合作社的决心。”但是,筹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筹办合作社初期,持怀疑态度的“杂音”很多,村“两委”也是犹豫不决,担心大家不精不专,导致运营亏损,白白浪费国家和群众的钱。面对怀疑和担忧,次仁罗布组织了一次短期培训,让村“两委”更深入地认识建立合作社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培训之后,村干部都表示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大家积极商讨合作社组建、运营、利益分配和风险规避等问题。

为确保组建合作社工作得到群众支持,次仁罗布带着队员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研。在了解村民对组建合作社的意愿和需求后,通过详细介绍合作社的入社条件、规章制度和发展运营规划,以及村民最关心的利益分配等问题,逐步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在全面了解、综合考虑拉孜县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需求、群众需要后,经与村“两委”反复商议,最终确定兴办养羊合作社,并取名为西藏拉孜县扎宗乡旁顶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旁顶合作社)。

次仁罗布经常说:“兴办合作社是党中央为振兴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而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党对我们农村群众的关心关怀,我们必须要抓住机会,迎难而上,搭上这一顺风车,实现村集体经济更好更强发展。”根据合作社条例,次仁罗布会同村“两委”在第一时间召开了社员大会,正式选举了合作社的理事、监事,确立合作社组建、运营章程和建设地址。之后,提交了合作社申请并经上级部门调研论证,方才启动了立项计划。

(二)坚定信心,身体力行解难题

旁顶合作社建设初期,各种困难不期而遇。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要建设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仅靠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的50万元远远不够。为此,次仁罗布积极争取,多方寻求帮助,最终获得县农业农村局53.2万元建设资金支持,使扶持资金规模达到了123.92万元。合作社建立且资金到位后,开源节流,用好项目资金,确保各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成为关键问题。经过近三个月的不懈努力,201912月,旁顶合作社第一个养殖基地——旁吉村养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考虑到养殖规模需不断扩大,次仁罗布和村“两委”、村民商量决定将当地一家未投入运营的养鸡场也利用起来,让闲置的基础设施继续发挥作用、造福群众。20204月,养殖场顺利完成土地平整、圈舍改造、挖渠引水等环节并投入使用,成为旁顶合作社第二个养殖基地——顶村养殖基地。

作为一名西藏的驻村干部,翻山越岭是生活常态,周边人经常与次仁罗布打趣,说道:“奋斗了十来年,终于买上了与众不同的‘私家车’。”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买过两辆车都是皮卡车,主要是为了解决合作社的运输问题。对此,次仁罗布是这样说的:“我是驻村干部,跑来跑去是常有的事,都只是代步工具而已,皮卡车既方便自己又方便合作社,一举两得呀!”黝黑的皮肤也挡不住他的“美”,这位“转行”搞发展的老师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三)秉持初心,迎难而上促发展

旁顶合作社建成后,如何运营又成了一大难题。实现合作社规范高效运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如何提高羊群的出栏率、如何保障羊群的饲草、如何确保销路畅通,等等。起初,次仁罗布确实有些担忧,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多学习、多研究,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这些困难都不是问题,都能被逐个破解。

一是技术引领保产量。在有序完成村民入股事务后,次仁罗布开始着手规划如何同步提升合作社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考虑到旁吉村的养殖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生产方式逐渐从原来的小规模散养向大规模标准化养殖靠拢,在和社员商议后选择了“专业养殖+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刻苦的学习成就了次仁罗布扎实的专业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养殖工作实现了科学分群、科学饲喂、科学防疫、科学配种,以及畜群结构的调整。同时,积极引进优质种羊,通过与当地藏系绵羊进行科学配种,实现了良种繁育,怀胎率达到98%以上,年产羔数近800只。

二是人工种草降成本。解决羊群饲草、饲料问题是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前期运营结果统计,合作社在饲草、饲料方面支出的成本高达几十万元,这严重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次仁罗布认为,养殖业的发展不仅要依赖自然资源,更需要依赖于人工和科技手段,开耕荒地和复耕原弃耕地,实施人工种草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他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合作社社员大会,经会议研究通过后,立即着手实施。于20215月开始组织社员和群众对村委会附近约600亩空地进行开垦,对顶自然村面积约230亩的弃耕地进行复耕,平整、回填顶自然村养殖基地附近约80亩的空地,用于种植叶麦草和紫花苜蓿草,这些草种也是次仁罗布在综合考量了自然环境、植物属性和绵羊营养需求后精心选定的。在和社员、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相关的围栏、水渠、水塘等建设项目逐个顺利完成。

三是多措并举展销路。市场销路畅通是实现合作社发展的关键所在,曾经的旁顶合作社销售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为整只售卖给本地群众。为了扩大销售市场,次仁罗布积极向其他养殖合作社推广旁顶合作社改良的精品种公羊;通过动态监测市场需求变化,科学合理组织社内完成宰杀工作,确保羊肉卖得出、卖得好,合作社羊肉全面销往市、县各大农贸市场,供不应求;通过积极对接、广泛宣传,成功与日喀则市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与一些餐饮企业达成定期供货协议,使产销对接更加畅通。

三、经验启示

(一)群众“能富”比“想富”更重要

脱贫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从摆脱贫困迈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比给钱给物更为重要,脱贫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脱贫群众发自内心地渴求改变和致富,也就是自己“想富”。但是仅仅有真诚的愿望还不够,更为要紧的是要找到致富的路径并能够为之付出努力,这就提出了“能富”的要求。次仁罗布带领下的旁顶合作社不仅激发了群众的自我发展主动性,找到了稳定可靠的发展方向,更是让村民能够参与,方才有了致富的好光景。

(二)基层干部“善为”比“有为”更重要

旁顶合作社这一诞生在群众中的高质量“成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高度认可,成为拉孜县村级合作社的一个标杆和模范工程。合作社的建成落地、作用发挥,离不开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次仁罗布不遗余力的监督指导和身体力行。成千上万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长期在基层发光发热、奉献青春,但如何才能帮在群众心坎上、扶在长远处,带领群众一步一步奔向更美好的未来,还需要下一番功夫认真思考。从一名中学老师,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从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村级合作社,到带动全村发展主导产业逐步走向富裕之路,次仁罗布一方面依靠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当代青年人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依靠的是时刻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善于抓住问题关键、精准施策,善于调动群众积极主动性,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发展之路,真正善做善为、善做善成。

(三)村级合作社有“技”比有“钱”更重要

村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基层乡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而要壮大合作社经济,实现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拥有过硬的“看家”本领,才能真正“管长远”。次仁罗布带领村民实施大规模标准化养殖,积极改良羊种推动人工种草等,形成了一整套举措,为合作社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必须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坚持创新优先,强化科技引领,切实加强产业的后续管理,提升产业质量。

思考题: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找到适合本地区和村庄发展的“赛道”?

延伸阅读

1.《西藏民主改革63周年:昂首阔步向未来 雪域高原写新篇》,人民网,2022328日。

2.《西藏扎实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西藏日报》,20187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