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一部分 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 正文

“大道至简”促发展 ——山东省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摘要山东省冠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探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有效路径,创新研发了“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让农村群众“好学、会用”,打造“线上任意选、下单随时点、银行快抢单”服务模式,建立“513”快速响应机制,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扭转了“三农”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局面,实现了从“银行选客户”到“客户选银行”,从“群众找贷款”到“贷款找群众”的转变,金融服务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更多地掌握在群众手中,有力地推动了冠县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

一、背景情况

山东省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面积1161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60个自然村,87万人。冠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银行网点少,金融服务覆盖面窄,市场主体与银行机构信息不对称,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瓶颈,“三农”市场主体对多元化金融产品、多层次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金融供给不足“卡脖子”难题,冠县县委、县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研发了全国首个县级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2022年7月5日初级版上线试运行,2023年4月24日“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升级版)上线启动。

主要做法

(一)系统谋划,高位推动

一是高站位部署。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全过程,把平台推广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议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对“平台”推广应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督导。二是全域化推进。建立线上线下多维度、立体式宣传推广机制。在县级层面,组织“金融服务进企下乡”活动72场,覆盖全辖18个乡镇(街道)、760个自然村、15000余人,面对面向农户讲解“平台”主要功能、操作流程。在镇村层面,依托46名挂职金融副镇长、1055名村级金融专员,每个村庄“手把手”指导群众注册使用平台,提升群众对平台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增强推广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制度化保障。制定出台《“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激励办法》,为扎实开展平台推广应用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四是科学化考核。坚持将正向激励和反面警示、日常考核和年终结果运用相结合,实行“月通报”和“红黄蓝牌”警示制度,对工作落后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评选“推广先进单位”“推广优秀金融副镇长”,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以人为本,创新场景

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造“线上任意选、下单随时点、银行快抢单”的“云服务”模式。一是优化设计。针对“三农”群体特点,秉持“大道至简”设计理念,采用简洁明了的界面风格,简单便捷的流程设计,最大化地便捷用户操作,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不会用、不愿用、操作难”问题。二是丰富功能。为满足农村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开设政策要闻、金融超市、信贷直通车、信用冠县、阳光村务、产权交易、生产托管、惠民服务八大模块,突出金融服务核心属性,充分发挥信息价值,汇聚县域11家银行机构信贷政策、金融产品、网点地图、服务热线、线上快贷、便民查询等便民惠企功能,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时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三是互通融合。平台与农业农村部“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山东省农担公司平台系统、三资公开系统、产权交易系统、农业托管全产业链要素交易服务平台、信用中国等互通相连,实现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乡村治理数据一体化,创新数字乡村应用新场景。四是资源整合。平台接入农业补贴、农业保险数据,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名录等涉农信息,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捷查询服务,同时可根据融资需求,向银行机构定向推送信息,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增信。

(三)快速响应,高效服务

用户通过平台可24小时随时在线发布融资需求、浏览信贷政策,实时与银行机构“无缝”对接,破除金融服务时间限制,全天候享受不断档数字化金融服务。同时,建立“513”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对接融资需求,切实提升用户融资获得感、体验感。用户融资需求发布后,将实时同步到县政府、银行、乡镇政府管理端。银行端管理员在5分钟内完成首次电话回访,根据对接情况,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贷前调查;乡镇政府端管理员(挂职金融副镇长)及时跟进,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县政府端管理员实时跟踪银行机构对接情况,对超过10分钟未完成首次电话回访的银行机构进行督导提醒,同时对线上申贷用户进行满意度随机回访,全过程、全环节跟踪银行机构贷款办理情况。平台打通了用户提报融资需求、银行精准服务对接、政府部门实时跟踪全流程服务链条,畅通了用户获贷渠道及银行获客渠道,运用数字技术打破金融服务空间限制,用户随时随地即可线上申贷。截至2024年3月31日,平台注册用户达到27万人,覆盖常住、适龄人口63%以上,实现18个乡镇(街道)、760个自然村、11家驻冠银行机构全覆盖,线上申请贷款27445笔,线上授信11394笔、43.1亿元,线上发放贷款11243笔、41.3亿元,平均单笔贷款金额36.7万元。

三、经验启示

(一)平台赋能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作为一款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金融技术打造的政府性公共产品,核心设计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延伸了金融服务触角,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现了从“银行选客户”到“客户选银行”,从“群众找贷款”的“贷款难”,到“贷款找群众”的“服务优”的转变,扭转了“三农”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局面,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和意义。未来,冠县也将加快推动“平台”互通融合,推动与农业农村部“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山东省农担公司平台系统、“聊城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平台体系深度融合、信息共享,打造具有冠县特色的县域终端,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平台数据融合优势和县级平台基层推广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二)适度竞争引导银行降利提质

“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性地开设了“热门产品”功能窗口,这一窗口直观而详尽地展示了平台上各款贷款产品的核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利率水平、可贷额度、还款期限等关键要素,使得用户能够一目了然地对比不同产品的优劣,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同时,平台还精心设计了“排行榜”功能窗口,该窗口依据用户关注度、产品成交量等多维度数据,对各款贷款产品进行人气及成交的综合排名,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平台引入了银行“抢单”服务模式,这一机制鼓励并引导银行机构之间展开适度的良性竞争。适度竞争不仅促进了银行服务质量的提升,还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进而有效引导了银行机构在保持合理利润的同时,更多地让利给农户和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资源融合打造数字乡村应用新场景

“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作为资源融合创新的典范,深度整合并连通了三资公开系统、产权交易系统以及农业托管全产业链要素交易服务平台等多个关键系统,构建起一个全面、透明、高效的数字化乡村信息生态。这一平台不仅使得村集体资产详情、各类交易项目信息以及农资采购数据等变得可查可见,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还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直接的监督渠道,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村务监督和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真正成为乡村事务管理的瞭望台和参与者。同时,该平台实现了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乡村治理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更在功能上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用户只需一次性提交需求,就能实现多家银行的同时对接,这种高效、竞争的机制显著提高了贷款对接的成功率,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加速了资金的流转效率,为冠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金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