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山西省武乡县岭头村坚持走“互联网+帮扶”的路子,利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机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通过宣传发动、夯实基础、健全机制、覆盖网络、铺设网点、畅通物流、培育典型、打造品牌等举措,鼓励村民“家家开微店、户户做微商”,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改变了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面貌,使该村走上振兴之路。岭头村电商产业发展实践不仅探索了“整村微商”的产业发展模式,而且为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互联网+帮扶”;电商产业发展
一、背景情况
岭头村位于山西武乡县中南部丘陵山区,地处小米种植的核心区,辖3个自然村,村域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5亩。全村190户494人散居在三岭两沟之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段,岭头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带动作用,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通过宣传发动、夯实基础、健全机制、覆盖网络、铺设网点、畅通物流、培育典型、打造品牌等一系列举措,鼓励村民“家家开微店、户户做微商”,岭头村微商由星星之火迅猛发展为燎原之势,岭头村的“整村微商”产业帮扶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被国内电商专家誉为“三晋微商第一村”。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一号三群”,破冰信息闭塞
岭头村积极组织开展“记住乡愁·凝聚血亲”寻根问祖活动,并召开岭头籍在外工作人士座谈会,同时“岭头新视界”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营,并成为展示岭头发展变化的一个窗口。在岭头村首届梨花节举办期间,“岭头新视界”发挥重要作用,微信点击量超过50000次,吸引3000多位游客前来赏花观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互联网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力量影响下,村民张小英、王成胜等自发组织了包括岭头村在外人员的“岭头交流群”,浓郁的乡情乡愁极大地激发大家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热情,凝聚起推动岭头村快速发展的巨大能量。县电商办副主任郝旭东倡导组织了“岭头微店创业精英群”,学员和讲师随时在群内互动学习交流,手把手指导,从朋友圈一个错别字到与客户交流的沟通技巧,搭建起了永不下课的“网上课堂”。驻村第一书记史小兵带头组建“基层党建学习群”,通过精心管理,认真设计,定期在群里推送党的政策、市场信息和电商创业成功案例,让党员及时了解政策动态、掌握市场信息、带头创业致富的网上“党员之家”。岭头村“一号三群”的建立,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增强了发展的动力,打破了以往信息闭塞的局面,为网销小米搭建了互联互通的平台。
(二)树立一个典型,激发创业热情
郭晋萍,网红“郭姐”,58岁,岭头村的脱贫户,一位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村妇女。每天下地劳动、操持家务曾是她一成不变的生活。岭头村开始电商创业培训后,郭晋萍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就不厌其烦地请教别人;不会说普通话,就买下拼音表贴在墙上一个一个地学。经过微营销培训,郭姐开了自己的微店,第一单生意就卖到了广州,净赚900元,微店每年的销售额稳定在6万元左右,利润高达40%至50%。武乡县委、县政府及时树立典型,奖励郭晋萍价值5200元的真空包装机一台、三轮快递车一辆。郭姐这个不起眼的农村妇女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赚到了真金白银,实现致富增收。岭头村的创业激情被激活,村民纷纷学电商、开微店,拓宽收入来源,实现经济增收。
(三)培育一批精英,创业活力倍增
岭头村认为电商创业“零投资、零成本、零风险,溢价高”,是未来发展的好路子。基于此,岭头村建起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站、打造了村民电商培训教室。武乡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武乡县电子商务进农村扶持政策》和《打造微商村实施方案》,夯实岭头村脱贫基础。在此背景下,岭头村涌现出一批高素质、有文化的“8090后”微商精英。近50岁的脱贫户魏宝玉,常年在外务工,压根不相信在手机上能卖东西。可一次重病让他干不了重活,看到邻居郭姐挣了钱,魏宝玉有了信心。他开始尝试着做微商卖小米,第一单20斤小米,挣了200多元!这下,魏宝玉迷上了电商,不管走到哪,都举着手机拍,“城里人爱看村里的事儿,我的粉丝有几十万人。”魏宝玉高兴地说。此外还有一些在外的学子和成功企业家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岭头村微店创业的活力。岭头村190户人中,开微店的达100余家,几乎“家家开网店,户户有电商”,2020年,线上线下全村年销售农产品突破500万元大关。
(四)直播拓展销路,创出知名品牌
除专业网红团队进行直播销售外,岭头村微商通过做直播、拍短视频进行推广、销售小米等土特产。岭头村脱贫户魏宝玉,在听完老师授课后,回到家就在手机上下载了直播软件,边整地,边拍摄。随着点击量上升,一夜间他“圈粉”23万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被冠上了“直播达人”的美誉。在他的带动下,岭头村直播带货逐渐形成规模,“家家开微店、人人做直播”的销售模式逐步走向成熟,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无形中拓展了销路,创出了品牌。同时,岭头村全力建设武乡“羊肥小米”基地,与京东集团合作,打造山西首家“羊肥小米”京东农场。京东农场从优选品种、全方位品控、产品品质到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市场的推广,整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流程把控。这样的严格流程化管理为消费者买到优价优质的美味放心产品提供了保障,岭头村的“羊肥小米”也名声大振。
(五)首创“岭头乡学院”,启动乡村振兴新模式
在整村微商的带动下,岭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典范村,吸引全国各地电商创业团队组团参观考察、学习取经,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开始,岭头村每年接待各种省、市、县考察100多次,平均每三天一次。为顺应新形势,抢抓电商流带来的人流商机,2021年3月岭头农民微商代表魏宝玉发起兴办农民自己的电商学院的号召,让全国农民朋友通过电商实现创业增收。在魏宝玉等一群带头人的倡导下,在县电商办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7月2日,太行山上第一所由农民自己创办的农村电商学院——“岭头乡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乡学院建设有多功能教室、公社食堂、公共澡堂和农家学员宿舍,同时可容纳50多名学员在村吃、住、学。农家学员宿舍,建在农家,每户每晚能净收入30-60元。岭头乡学院的开班启动,将电商链拓宽延长,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既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三、经验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强党须固基,根深方叶茂。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力量根在支部。岭头村电商产业发展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得益于武乡县坚持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在岭头村构建起坚强的党支部。将“支部建在村上”,挑好了“指挥员”,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派驻“生力军”,第一书记为全村注入“源头活水”。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岭头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融洽,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形成了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新风尚。
(二)脱贫人口内生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岭头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电商产业,通过电商自主创业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流量成为新农资”。农产品销售搭上电商快车,依托电商这项新技能,通过“网上”连“田间”,让农业产业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发挥脱贫人口主体能动性,关键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时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主体作用。
(三)特色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
没有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失去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岭头村扬长避短,挖掘特色、创造特色、放大特色,坚持把发展电商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来培育,通过树立网红典型,激发创业热情,带动村民学电商、开微店。通过建立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站、打造村民电商培训教室,培育出一批高素质、有文化的“8090后”微商精英。微商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改变了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面貌,使该村走上振兴之路。只要找准产业方向,并且长期坚持,就能形成后发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做宽做长,从而实现脱贫群众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