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一部分 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 正文

小黄花做成大产业 忘忧草变成致富宝 ——山西省云州区全力打造支柱产业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5

摘要:位于燕山一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素有黄花种植传统。当地以推进产业升级为目标,立足黄花种植优势,通过提升黄花产业发展水平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云州区有效延长黄花产业链条,形成黄花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抓手,形成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

关键词:产业提升;“三产融合”;种植业

一、背景情况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原大同县)下辖10个乡镇175个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全区有贫困村80个、贫困人口32926人,贫困发生率30.8%,属于燕山一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州区黄花的栽培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1600年前北魏建都平城(大同)时期就有栽培。1975年,山西省政府将云州区(时为大同县)确定为黄花生产基地县。由于黄花种植前三年数量少、产量小、无收益,加上采摘后需要立即加工、晾晒等,工序繁琐,所以多年来,当地农民种植黄花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同黄花始终没有走出“小打小闹”的圈子,农民守着“香饽饽”却过着穷日子。2017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为山西指明了走转型发展的路子,云州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大做强黄花产业,形成黄花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良好态势。截至2019年底,黄花种植达到17万亩,已达采摘期的9万亩,产值7亿元,形成1个三万亩、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建成15家龙头企业,打造6个国家级品牌,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黄花产业为云州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方向,确定黄花为脱贫主导产业

2016年云州区把黄花产业确定为“一区一业”和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出台了促进黄花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黄花产业办,组建了黄花产业协会。每年年初召开推进会,总结现状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年中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乡村干部和群众到先进乡镇、农村观摩,与身边人对比算账,增强调产信心;年底开展“冬季行动”,组织发动群众,筹措资金,流转土地,联系种苗、为来年开春种植做好准备。特别是以规划为指导,制定黄花产业发展规划、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根据不同情况,集中连片釉精、打破乡、村界线,达到片片相连。

(二)多措并举,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2016年以来,云州区把握“三农”普惠、扶贫特惠和行业优惠政策机遇,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扶持政策,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一是给予种植补贴。2017年起,对贫困人口按每人1亩的标准,每亩补贴1000元,缓解前两年黄花没有收益的问题。二是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投资2.6亿元实施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等12个重大项目,新增和恢复灌溉土地22.68万亩,推广节水灌溉6.21万亩,连片种植200亩以上由水务部门免费打井取水。三是帮助联系雇工。通过网络、微信、上门招工等多种形式,每年帮助种植户联系山东、河南等地的季节性采摘工3000余人,有相当一部分本村和邻村人员就地务工,在40天的采摘期内有1.4万人次参与务工。四是解决晾晒加工问题。全区把乡村所有公共场地、学校、体育场所向种植户开放;2019年投资1420万元建设黄花冷库39个,投资500万元建设黄花晾晒大棚50个,投资3500万元建设黄花地头加工车间2个,对群众自建冷库、晾晒场地和晾晒大棚进行补贴,全区增加黄花露天晒场7.69万平方米、晾晒大棚2.84万平方米,为农民解决晾晒托盘60万个,解决了晾晒难的闲难。五是开办黄花新险种。采取政府补大头、农民出一点的方式,协调保险公司开办了黄花灾害险和黄花价格险两个新险种,以每亩300元、400元的保费(财政分别补贴250元、300),农户最高可获得4500元、5400元的赔付。六是开展全方位服务。全区组建10个统防统治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上门传授种植管理技术;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2.27亿元,扶贫部门给予贷款贴息,实施“黄花贷”“忘忧易贷”,缓解流动资金不足困难;黄花产业办搭建市场价格平台、气象局在采摘季节播放针对性天气预报、交警队对运输黄花的司机进行安全教育等。

(三)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提升组织化程度

面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的现状,云州区把推动“一村一品一主体”建设作为黄花产业扶贫的重点,以扶持增育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着力点,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让农户通过获取薪金、租金和股金的方式增加收人。2016年以来,云州区流转士18817.5亩栽培黄花,惠及贫困人口25096272人,年人均增收1500元;参与黄花采摘和田间管理贫困户32760人次,年人均增加工资性收人3400元。谢文2012年开始种植黄花。截止20217,老谢家里种黄花13亩,其中有5亩已经进入盛产期,正常年景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

(四)党员干部带动,基层党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农村党支部是产业发展中坚力量,云州区大力提升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推动特色黄花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一是选好配强“领头雁”。以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新任党支部书记43人,新选任“两委”班子成员415名,占比41%35岁年轻干部80名,占比7.6%,平均年龄降低了6岁。在“领头雁”带动下黄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唐家堡村原党支部书记张顺宝带动全村种植黄花4200亩,收入15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二是党员示范带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区有83名支部书记、650多名党员带头种植黄花,81名村干部领办黄花合作社。如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白继跃带头种植黄花35亩,村干部每人种植20亩,全村发展黄花170亩,产业带动整村脱贫。三是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区委书记走遍全区原有的175个行政村,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黄花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各级驻村工作队、派驻农村第一书记倾心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如省地勘局投入187万元,为黄花种植户每亩补贴500元,帮助4个村发展黄花1774亩。四是吸引人才回归。紧抓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178名在外人员回村创业,有92名本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26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才投身黄花产业发展。

(五)凝聚各方力量,助推黄花产业做大做强

黄花产业从种到摘、从收到销、从村到户面临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云州区统筹用好各方资源,推动黄花产业发展壮大。一是拓宽理念思路。每年冬闲时节,以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对乡村干部和农民进行黄花栽植技术、田间管理等培训。二是注重品牌打造。创建大同黄花网、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发布有关信息。教育引导农民注重农业安全,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连续两年召开“黄花文化旅游月”,与全国55县建立了产业发展联盟,《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刊发多篇报道。三是大力开拓市场。实施投资2000多万元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成了119个区、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通过央视客户端、央视频、央视新闻微博和淘宝直播,帮助销售黄花等土特产品。四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依托黄花产业、40天花期、近郊区位、乡土文化等资源,推进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

三、经验启示

小黄花做成大产业,忘忧草变成致富宝。黄花产业已经成为山西省云州区较为稳定的增收致富支柱产业。该地做大做强黄花产业、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立足本地、抓住优势,推动发展

云州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和总体部署,抓住大同黄花是一个群众能认可、市场价格高、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激情、直面问题不怕难的韧劲,紧紧抓住扶贫政策机遇,加强黄花扶贫工作管理、服务、指导,一级一级压实责任,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黄花产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强黄花产业做成了“一区一业”特色品牌,形成了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让全区贫困群众通过种植黄花,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二)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扶持发展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云州区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对贫困户种植黄花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确保种植黄花的群众前三年收入不受影响。对引进的黄花加工企业给足政策优惠。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面力量,握指成拳、形成台力,为黄花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把黄花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发展黄花特色产业扶贫的最佳路径。

(三)党员带头、干部引领,促进发展

几年来全区上下一条心一股劲,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吸纳人才回归,为贫困群众引路前行群众不敢干、不敢做的,党员干部前面蹚水探路。特别是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在土地流转、组织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动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计帮助群众释疑解惑,消除贫困群众的顾虑,既当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当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打开了一扇让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大门。

(四)做出特色、做强品牌,长远发展

云州区不仅在发展黄花产业上下足了功夫,同时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在黄花产业产品品牌化、市场化、高端化上做文章,全力打造集黄花种植加工、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积极申报国家农业现代化园区,形成全国优质黄花种植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和产品集散中心,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做大做强。

思考题:请结合当地工作实际,谈谈支柱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支柱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延伸阅读

1.《小黄花成致富大产业》,新华社,2022727日。

2.《补齐产业短板 打造“小黄花大产业”》,国家发改委,20229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