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一部分 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 正文

厚植油茶产业 助力乡村发展 ——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小油茶转向大产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5

摘要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契合自然资源禀赋,锚定绿色油茶产业,立足区位优势,以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以夯实基础破解发展瓶颈、以创新模式拓宽增收渠道,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不断优化“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进绿色油茶产业升级优化,实现小油茶到大产业的转变,实现了荒山变金山、穷乡变富壤、园区变景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优化的好路子。

关键词:产业振兴;绿色发展;农旅融合

一、背景情况

槐店乡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城南5公里处,辖18个村(社区),2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8万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地形大多为浅山丘陵区,土质肥沃,呈弱酸性,平均日照1950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027.6毫米,月平均气温19.5,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油茶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河南省生态示范乡镇、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河南省旅游示范乡镇、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等荣誉。2009年,槐店乡党委政府乘借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的基本思路,大打油茶产业发展硬仗,在乡西南部陈洼、大力、晏岗、万河、草店5个村18个村民小组,集中连片流转山林、荒山面积,突出因地制宜、突出群众自愿、突出综合利用、突出产业带贫,引进4家科研单位、5个高新技术项目、10余个科研课题,整合涉农资金3000余万元,完善园区“山、水、田、林、路”建设,并不断完善槐店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即“司马光油茶园”。截至2021年,司马光油茶园已带动全乡发展油茶3万余亩,其中2.3万亩油茶开始挂果,实现了荒山变金山、穷乡变富壤、园区变景区。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槐店乡于20173月成立油茶产业联合党总支,隶属乡党委管辖,党总支下设党支部5个,以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为主体,共有党员129人。自槐店乡油茶产业联合党总支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整合槐店乡内油茶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单位等资源,引领槐店乡油茶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槐店乡油茶产业联合党总支成立后,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技术指导等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油茶产业规模持续增大。特别是2020年,引进德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陈洼、大栗树、槐店等村流转土地6000亩,完成整地并栽种油茶4500亩。

二是加强结对帮扶。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多次开展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党员发展积极性和产业技术水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骨干,再通过党员对群众的“传帮带”,实现共同发展。2016年以来,32名党员结对帮扶109户脱贫户,持续开展昼访夜谈、“咱村要发展,我们怎么干”“送祝福、话脱贫、奔小康”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废弃的宅基地栽种油茶,形成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油茶产业经济体,为全乡油茶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三是助农增收提效。依托党总支与企业对接,脱贫户根据实际情况,从油茶的种植、管理、采摘到加工以及苗木花卉、油料管理等方面,自愿选择务工岗位活旅游、民宿、餐饮等行业发展,年收益达2.7亿元。以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为例,该园通过油茶种植、生产加工、生态旅游,实现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帮扶了6091831名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有的村民依托油茶搞农家乐,每年能挣3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捧起“翡翠碗”、吃上“生态饭”。

(二)夯实基础,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发展油茶产业初期,槐店乡面临着产业规模小、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槐店乡在上级政策的支持下,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努力推动全乡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一是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按照《光山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光山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好“八个一”活动实施方案》要求,重点抓好产好“一亩茶、一壶油”工作,在对现有司马光油茶园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以司马光茶溪谷为核心,集良种苗木繁育、培训宣教、科普研发、茶油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广油茶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引导和支持种植户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为全乡油茶产业再添新力。截至202210月,槐店乡油茶累计种植面积达3.6万亩,同时改造油茶园“低产油茶”1500余亩,既提高了油茶产量,也提高油茶质量。

二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注重把扶产与扶志结合起来,以举办产业扶贫现场会暨油茶采摘活动为平台,引导脱贫户自主、自愿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实现增收。按照“房前屋后一亩茶”的发展思路,根据全乡脱贫户发展油茶的意愿,免费为群众提供油茶苗,并组织农业、林茶等技术人员,在油茶种植过程中全程给予技术指导。2020年,槐店乡邀请本地龙头企业联兴油茶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种植油茶的群众进行培训,引导全乡371个农户参与,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废弃的宅基地,新栽种油茶135012万株。同时,企业、种植大户与脱贫户对接,优先保证脱贫人口在油茶基地务工,使脱贫人口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解决部分留守老人、妇女的就近就业问题,就近务工增收也激活了群众参与积极性。

三是延伸产业发展链条。补齐油茶加工短板,加快油茶籽综合深加工。2020112日,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年产8000吨茶油的司马光油茶园联兴智慧产业园建成投产,利用油茶的副产品提取茶皂素,生产日化护肤品、生产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二脂油等产品,创立“玉肌汉方”牌油茶系列护肤品,实现了油茶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一体化。目前,司马光油茶园已实现年产值上亿元。

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弘扬司马光智慧文化与油茶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司马光油茶园及其周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以举办司马光诞辰10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游司马光油茶园,发展智慧产业”主题活动。“记忆中的大片荒山,变成了淌金流银的油茶园,与波光粼粼的龙山湖相映成趣,真是太美了!”专程从郑州回乡,全家陪着妈妈婶娘们在司马光油茶园内游览的吕述荣、吕述华、吕敏三姐妹高兴地说

依托红色、生态旅游资源,努力打造以司马光油茶园为核心,以建设司马光油茶园田园综合体为目标,抓好全域旅游,开辟观光观赏游、健身徒步游、科普宣教游、休闲度假游等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发展生态康养、组织摄影写生,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记忆中的大片荒山,变成了淌金流银的油茶园,与波光粼粼的龙山湖相映成趣,真是太美了!”专程从郑州回乡,全家陪着妈妈婶娘们在司马光油茶园内游览的吕述荣、吕述华、吕敏三姐妹高兴地说

(三)创新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槐店乡立足自然条件和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坚持扬长避短,积极创新油茶产业带贫模式,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一是积极宣传油茶种植激励政策。积极宣传《光山县全民油茶计划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油茶种植激励政策,鼓励脱贫户自主发展油茶产业,帮助符合条件的农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奖补。二是支持企业引领带动。在油茶产业发展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2019年,通过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宣传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推动农民土地流转等方式,完成整地并栽种油茶450040万株。三是鼓励生产要素入股。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鼓励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林地流转,实行标准化、规模化油茶园区建设,高标准推动油茶产业园区建设。鼓励脱贫户利用到户增收项目、土地、现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按经营收益分红,积极打造槐店司马光油茶园。

三、经验启示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光山油茶产业的成功,在于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南省光山县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坚持走油茶产业绿色发展之路,以党建引领凝聚产业发展合力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以创新应对挑战,实现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一)要想打好产业牌,必须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群众增收的“铁抓手”。槐店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按照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因村施策、因地制宜,确保了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经济作物和服务行业,实现了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强到精的跃升。实践证明,只有立足区位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增强产业富民的广泛性、带动性和持久性。

(二)要想打好产业牌,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产业培育壮大考验的是定力,需要的是耐力。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要咬定产业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向着“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目标扎实迈进。司马光油茶园从2008年开始建设,仍在不断完善发展,其间经历四任党委书记,接力实干。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持之以恒、矢志不移、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把产业发展落到实处。

(三)要想打好产业牌,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群众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更是产业发展的主体,自始至终要把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作为产业开发的力量源泉,扶志、扶智、扶技并举,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从根本上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只有坚持因户因人制宜、分类施策、靶向发力,让群众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进而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从而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工作。

(四)要想打好产业牌,必须深化改革锐意创新

改革创新是推进产业富民的“金钥匙”。打破惯性思维,摒弃老套老法,改资金“撒胡椒面”式分散使用为集中资源办大事,变政府部门单打独斗为全社会共同参与,凝聚起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槐店乡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电商+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引进市场主体、科研机构等参与建设,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合力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依托“老板带动、能人推动、股份联动”机制,有效缓解分散农户难以对接市场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改革,聚焦发展,大胆创新,才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思考题:针对绿色产业发展往往面临产业规模小、群众参与程度不高等诸多难题,各地如何深入探索农旅融入新模式,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之路?

延伸阅读

1.“油”也卖“游”,光山主打一个农旅融合》,《河南日报》农村版,2023915

2.《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光山县:找到路子大胆干 油茶花开幸福来》,央视网,20221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