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乡村生态振兴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汇编 -> 第四部分 乡村生态振兴案例 -> 正文

“幸福食堂”温暖农村孤寡困难老人 ——山东省曲阜市多元养老服务实践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摘要:山东省曲阜市针对老年人占比高、自我发展能力弱、返贫风险较大的实际,把“幸福食堂”作为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载体,按照“政府主导、村级管理、村民自愿、非营利性”的原则,建设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幸福食堂”真正将服务关怀老人、弘扬中华孝道美德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有力推进了移风易俗,提升了乡风文明,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多元养老服务“幸福食堂”

一、背景情况

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孝老爱亲、扶济困、乐善好施的光荣传统。然而,曲阜市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由于独居或子女在外务工,一日三餐难以保证,经常出现“做一顿饭吃一天”“剩饭热热再吃”等现象长期独居也导致老年人与外界交流少,精神生活相对空虚,党的新思想、新政策得不到有效宣传,陈旧思想观念不能有效破除,广大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匮乏。为此,曲阜市依托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禀赋,发挥道德文化引领作用,创新实施“育德+扶志+解困”精神帮扶模式,积极搭建“儒家文化+”载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为基础,通过兴办“幸福食堂”温暖农村孤寡老人,撬动多元养老服务体系,为提升乡村社会文明度和民生质量探索了一条新路。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试点推进有序化

2018年,曲阜市入选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为“幸福食堂”从想法变成现实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为建好这项民心工程,市镇共同发力。一是高位推动。曲阜市成立专门班子,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调研,就场所建设、活动开展、品牌打造等进行研究部署。二是部门联动。由镇街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村居具体实施,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全民动员,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示范带动。对2018年建立的全市首个“幸福食堂”——石门山镇西焦沟村“幸福食堂”进行规范提升,组织集中观摩坚持“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见效一个”,稳步推进。截至202210月,曲阜市已有60个村(居)建成运营“幸福食堂”,1500多位老年人受益。

“两委”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成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作为“幸福食堂”建设、运行的推动者和管理者,为“幸福食堂”的建设运行付出了大量心血,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广大村民对村干部真心赞同、高度评价,认为村干部真心为民、敢担当,有效凝聚了民心,提高了威信。党委政府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增进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影响力、公信力。“幸福食堂”建设以来,老人们一日三餐有了保证,村里大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吃饭不及时”“饭菜不新鲜”“营养跟不上”“饭菜不可口”等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俺现在到饭点儿就来食堂吃,还能和老邻居们拉拉呱,日子过得可舒坦了!”石门山镇西焦沟村85岁的倪建英老人逢人就说。

(二)建章立制,管理运行规范化

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建制,用制度建设规范“幸福食堂”发展。服务对象方面,坚持开放办食堂,争取做到让每一位有服务需要的老年人都能参与进来阵地建设方面,不搞“一刀切”,突出因地制宜,坚持“幸福食堂”选址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机统一、相互关联、统筹使用的思路,以不增加村级负担为前提,整合村内现有闲置场所、村委大院、村民闲置房屋,不提倡新建、拆建,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达到实用为民的目的资金保障方面,实行“五个一点”,即“上级扶持一点、镇上解决一点、村里投入一点、社会捐助一点、个人承担一点”20233月,仅曲阜市时庄街道坊岭村收到村民捐助的3.9万余元“孝老基金”

管理运行方面,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不盈利的原则。制定“缴费上限”,每人一日三餐5元钱,困难老人免费就餐。二是坚持村级管理的原则。村“两委”负责“幸福食堂”的管理运行。三是坚持个人自愿的原则。各村根据收支情况、空巢老人数量、食堂承载能力和老年人就餐意愿,分年龄段、分人群、人性化确定老年人到“幸福食堂”的就餐条件。四是坚持政府监管的原则。实施财务公开、食堂亮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饭菜不定期抽检。长效机制方面,实行“建立财务清单、保证食材安全、签订安全协议、畅通问题处置渠道”四个“底线约束”,守护老“舌尖上的安全”,严防负面问题的发生。在曲阜市石门山镇董庄北村,村民们还将办好“幸福食堂”写入《村规民约》,把村集体赡养老人、为困难独居老人提供用餐服务,作为一项约定俗成的“孝老活动”。

(三)丰富提升,服务内容多样化

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幸福食堂+”模式融合发展。以“幸福食堂”为平台,将供餐送餐服务与精神慰藉等有机结合,融入心理关怀、日间照料、文体娱乐、政策宣讲、公益讲座等服务。餐前传理论,党员志愿者利用餐前5分钟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打通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最后一公里”邻里话家常,村民志愿者利用餐后1015分钟讲成就变化,讲家长里短,讲身边人身边事,倡导孝老爱亲、邻里守望帮扶结对子,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与孤寡老人结成对子,推出“相约黎明”“金晖助老”“爱心义剪”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幸福食堂+志愿服务”模式,让党的好政策自然流淌进群众心间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各种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老年人身心双重幸福感。曲阜市息陬镇大峪村马允祜刘宜祯老两口家庭困难且行动不便,家里很冷清,吃饭也是“凑合”一下就过去了。大峪村“幸福食堂”开办以后,村里安排志愿者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保障老年人健康便捷用餐。“现在多么好啊,咱不能动弹都能吃上热乎饭,照顾得很好。这样,小孩们在外打工也不用多担心享受到“幸福食堂”服务的老人多次深情地表示

三、经验启示

(一)精准发力、延伸推进是关键

精确瞄准服务“靶心”延伸推进服务功能是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核心只有找准影响农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上精准发力,延伸推进,才能更有效地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增强乡村建设凝聚力曲阜市推动建设“幸福食堂”,不仅提供基本的餐饮服务,还整合了文化娱乐等多元化功能,并且“幸福食堂”的运营过程中,始终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确保食品安全、服务周到。同时,曲阜市还延伸推进了其他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建立村级医疗点、开设老年人活动室等,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乡村养老服务体系。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重点问题,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等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提群众生活品质,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更加切实幸福生活。

(二)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是根本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需要规划引领和精细管理相结合。以“幸福食堂”建设为例,必须预先谋划,制定详细而科学的发展规划,确保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清晰明确,具体措施切实可行。在实施过程中,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必须强化规范管理,确保“幸福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的高标准运营。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其次,针对原料采购、加工制作、价格管控、卫生健康、留样管理等关键环节,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同时,在就餐补贴、资金拨付、末位淘汰等方面,也要制定明确的制度规定,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最后,要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确保“幸福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始终保持在群众满意的高水平状态。

(三)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是保障

以政府为主导,实现思想统一、共识达成,并汇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是推动“幸福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的坚实保障。一方面,曲阜市政府将“幸福食堂”建设纳入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并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予以重点推进。政府首先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当地老年人口分布、饮食习惯、文化特色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建设方案同时积极协调土地、资金等资源,降低建设成本,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政府还建立了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幸福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在“幸福食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当地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志愿者团队定期为老年人提供送餐、陪伴等志愿服务,让老年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当地文化组织在“幸福食堂”内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幸福食堂+N”模式的实施,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养老服务,还使其成为培育文明新风、弘扬优秀文化的综合性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