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宏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统一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化销售。近年来,合作社加强社企对接,通过银社合作、院社合作等多种方式,带动小农户融合发展,构建“生产在家、服务在社、购销在企”的运营模式,带动成员养殖蛋鸡,共同做大做强蛋鸡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
关键词:促进农民增收;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
一、背景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彭堡村一直以来有养鸡的传统。以前,农户养鸡全凭传统经验和自己摸索,没有技术、不懂市场、不上规模,产业一直不温不火。樊永宏是当地四邻八乡有名的蛋鸡养殖专家。在政府支持下,他动员周边养殖户成立宏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并由合作社统一提供金融信贷、技术培训、鸡苗供应、饲料配送、疫病防治、鲜蛋销售、粪污处理服务,从而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壮大蛋鸡产业。多年来,合作社始终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统一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化销售。通过社企对接赋能,合作社带动小农户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蛋鸡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宏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成员168人,主要从事蛋鸡养殖及产品销售,年蛋鸡存栏17.6万羽,其中合作社成员蛋鸡存栏量12.6万羽。近年来,合作社加强社企对接,通过银社合作、院社合作等多种方式,构建“生产在家、服务在社、购销在企”的运营模式,带动成员养殖蛋鸡,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700多万元,成员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超对接,破解“销售难”
鸡蛋销售难一直是制约蛋鸡养殖发展的瓶颈,如何帮助成员拓展销售渠道,是合作社发展的首要目标。合作社着手组建营销队伍,实地考察周边省份市场,与大型超市洽谈合作。按照产品入超市标准要求,合作社注册了“六盘梅”和“三河湾”2个商标,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开发了初生蛋、月子蛋、山鸡蛋、土鸡蛋4个品种5种包装的产品,先后在宁夏永宁县四季鲜批发市场、宁夏西北农资城、青海高原集散市场、兰州临夏蔬菜批发市场等地设立专营店26个,成功将产品打入超市,实现鸡蛋稳定销售,累计销售鸡蛋1.16万吨,有效破解了养殖户销售难题。
(二)提供担保服务,破解“融资难”
为带动更多农户发展规模化蛋鸡养殖,合作社一直与中国农业银行固原分行长城路支行开展银社对接,由合作社为成员统一提供贷款担保,贷款风险由合作社承担。合作社与成员间签订担保、抵押协议,约定出现贷款逾期由合作社内部解决。12年来,合作社累计提供贷款担保1200多户(次)、贷款1.1亿元,养殖户也从最初的30户发展到168户,蛋鸡养殖规模从原来的3万羽扩大到17.6万羽。
(三)加强技术合作,破解“环保难”
合作社打造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加强协作,引进“粪污资源-环保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方式。合作社建设了1200立方米双联封闭式粪污发酵池,自主研发蛋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和家禽养殖全自动数控育成室,已申请专利,有效提高了蛋鸡繁育和粪污清理收储工作效率。合作社累计收贮腐熟发酵畜禽粪污81321立方米,既解决了养殖业污染问题,也给成员带来了户均2万元的额外收益,受到了成员的欢迎。
(四)加强集采合作,破解“成本高”
随着蛋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出现了鸡苗品种混杂、饲料购进成本大、疫病防治跟不上等新问题。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与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鸡苗供应协议,统一购进鸡苗,每羽低于市场价0.2元,累计统一购进优质鸡苗100多万羽,在保证鸡苗质量的同时,为成员节省鸡苗购进成本20多万元。
同时,合作社还与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饲料统一供应合同,以每吨低于市场价200元的价格,累计为成员统一购进优质低价饲料4.4万吨,节省饲料购买成本800多万元。基于合作社长期的诚信合作,公司专门免费为合作社制定了一套强化蛋鸡免疫的程序,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及公司高级兽医师,每月入社开展蛋鸡防疫免费巡诊。合作社成员的蛋鸡养殖多年未发生禽流感等疫情,大大降低了蛋鸡养殖风险。
三、经验启示
(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桥梁,带动小农户融合发展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需要注重带动小农户融合发展。为此,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优势,充分激发合作社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以合作社为桥梁,强化社企对接,使分散的农民抱成团,使分散的生产合在一起,使分散的服务连成链,让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紧密联合,共同构建产业发展协作体,从而有效破解小农户缺资金、缺技术、怕风险、愁销路等问题。要想更好地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常需要带动主体链接好生产端和销售端,能保证生产环节的产量供应和质量保证,供应环节的物资和产品有序运转,销售渠道的稳定畅通。
(二)以乡村本土人才为支撑,激发农民主体意识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农民合作社能不能发展起来,选人是第一要位。其中,乡村本土能人的力量不可小觑。“田秀才”“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乡村能人扎根于乡土、成长于田间,他们服水土、接地气、善变通,是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同时,留守农民的力量亦不容忽视。他们是一支重要的本土人才队伍。针对这类人群,需立足乡村发展基础,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激励措施,激活其参与积极性和自我发展动力,将其培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乡村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让农户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只有让农户拥有自己的产业,才能真正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三)以稳固利益联结为根本,保障农民增收致富
深化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农业产业社会效益的具体表现,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初心。因此,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应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使乡村经济发展成果为广大村民共享。具体而言,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需根据带动主体的发展情况和带动能力,视情况在技术支持、就业务工、产品销售、利润分红等方面对农户进行带动,形成利益联结协作体,打造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创新多种联农带农模式,融合专业化合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将合作社打造为扶“弱”助“小”、惠农兴村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乡村合作经济增收、带富能力。